等待处理…

工运“老兵”吴志杰

2023年09月03日

他衣着朴素,谈吐儒雅,目光坚毅,与人为善。他三十四年如一日,在工运事业的岗位上,以勤奋、踏实、奉献,诠释着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

他就是榆林市总工会经审委主任吴志杰,在榆林市总乃至全省工会系统算年龄不大、资历最老的工会干部。

1979年11月,吴志杰被组织调入绥德县总工会,从事职工文化工作。面对陌生的工作,小吴暗自琢磨,如何利用当时简陋的设备和可怜的文化资源发挥文化宫的阵地作用?他靠着自己的“钻劲”,整天坐在简陋的文化宫阅览室,翻阅资料,如饥似渴地学习工会业务知识。不到半年时间,他很快学会了电影放映、图书管理、如何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等。在他的努力下,以前冷冷清清的绥德县工人文化宫越来越红火,不足30平米的阅览室每天都挤满了职工;每到星期六晚上,很多职工群众从四面八方跑来看他放的电影;每年夏天举办的职工象棋赛更是吸引了不少职工,室内坐不下,大家站在露天参加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几个春秋过去了,小吴当选为县总工会副主席。

1997年吴志杰被破格调到市总工会,先后干过财务、经审、组宣等工作。无论干啥,他都“非干出点名堂不可”。1999年到2006年,吴志杰担任市总财务部副部长兼搞会计工作,当时正值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不断深入,企业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会经费收缴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吴志杰迎难而上,首先在全市12个县区和市直近千个基层单位展开了摸底调查,了解掌握了职工总数、工资总额等第一手资料,同时掌握了基层工会在经费收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配合组织部门,狠抓了新建工会组织的经费收缴工作。短短的三年时间,在吴志杰与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市直层面新建了35个基层工会和18个系统工会工作委员会,扩大了工会经费收缴范围,榆林市本级经费由2000年的195万增加到2004年的337万元,增加了73%,初步改变了全市经费长期不足的现状。

2006年开始到2012年9月,他担任市总组宣部长兼任市财贸工会副主席。在他的倡导下,榆林市总制订了职工书屋四年建设规划,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市级职工书屋116个,省级职工书屋2个,全国职工书屋6个;制定出台了《榆林市总工会新闻宣传工作实施意见》,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反映榆林工会工作的优秀稿件;全力推动“两个普遍”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榆林市重点乡镇工会建设标准》,全市工会组织已由2008年的4942个增加到8150个,工会会员由2008年的23.6万人增加到44.1万人,入会率达到了98.4%。

工会组宣工作千头万绪,干部少,可工作任务重。30多年来,他几乎是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对重要工作,他亲自打电话联系,统计数字,核实情况,及时妥善完成;如有紧急工作需要加班时,他带领同事通宵达旦,连续作战,有时带病还坚持工作。他忘我地工作,却忘不了关心同事们,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单位每个同事的家庭状况,他都了如指掌。哪个同事家里有困难,他都牵挂在心,并想方设法解决。同事们私下说:“跟着吴主任干工作,再苦再累心里也舒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12年9月,他升任榆林市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还兼任市总组宣部长、市财贸工会副主席等职务,当年的小吴现在也已经成了“老吴”。年龄增大了,职务变了,但他对所钟爱的工运事业的一片诚心却没有变。他仍坚持跑基层,下企业,重复着“一名工运老兵”几十年的工作习惯,普通而单调的工作就这样被重复得不同寻常起来。记者在他的办公柜里看到了一大摞荣誉证书:连续八次获全省职工互助保险先进个人,先后三次被省总授予优秀财务工作者称号。2008年被授予“全国工会资产与企事业宣传先进个人;1993年被授予“全省优秀工会工作者”;2009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

本报记者 阎瑞先 通讯员 崔爱国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3-12/24/09867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