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寒冬里的桥梁“雕塑家”

2023年09月03日

12月5日上午十点,当记者到达中铁电气化局西铁工程公司三段西成铁路客运专线草滩制梁场时,工人们正忙得热火朝天。远远望去,一个娇小的身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黄色安全帽、深蓝色裤子、灰色外套,一手拿着扎丝钩,一手拿着细钢丝,蹲在钢筋捆扎的箱梁面板上专注地忙碌着……她是梁场钢筋班里为数不多的“娘子军”,却干着跟男人们一样的工作。据了解,这个43岁的女人名叫李先琼,来自四川雅安,三个月前跟着丈夫和儿子来到这里。

早上七点钟,李先琼便跟着工友们一起来到钢筋加工车间扛起半成品钢筋,一根根摆放好,再按程序绑扎。一根最长的钢筋有32.6米长,52.14公斤重,遇到这种“大家伙”,她会跟其他的工友一起扛,遇到轻一些的钢筋,就自己一个人扛过去。“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在工地上,李先琼早已忘记自己是个女人。

一片梁的钢筋架需要主体钢筋11657根,大大小小的绑扎接头就有12万个左右,这些全部要靠人工完成。由于工程量浩大,每天李先琼唯一能“偷懒”的时间只有吃饭的短短几分钟,借着这几分钟时间,李先琼能和丈夫及儿子说说话。一到工作时间,尽管在一个班组里,三个人也总是各忙各的。“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蹲着,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用热水泡泡脚,能消除不少疲劳。”在与记者的整个聊天当中,李先琼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眼睛也没离开过手里的扎丝钩,对于她来说,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说钢筋班是在为箱梁塑造“骨架”,混凝土班就是在为箱梁浇筑完美的“肉身”。混凝土工乔和平每天都要拿着振动棒钻进1.2米高的箱梁内模里,穿梭在仅有不到50厘米高的液压支撑之间。“在底板上工作比较轻松,在内模里,空间狭小,温度又高,关键是全程要弯着腰,一个工班下来,腰都直不起来,胳膊也被振动棒振得软了。”虽然半天的工作只有6个小时,但梁场技术主管何虎告诉记者,混凝土班是最累的,一天干完一片梁就已经让人累得浑身疲软,即便是工程进度十分紧的时候,也会轮班,不会让一个混凝土工连着干超过一片梁的工作量。

即便如此,乔和平经常忙完手上的活就立马回到宿舍休息,对他来说,宿舍里的那张床比任何东西都更有吸引力。“养足了精神才好干后续的工作。”原来在打完混凝土后,经过4个小时的终凝,乔和平还要在晚上12点左右起来抽拔箱梁预应力预留橡胶棒,这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在别人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乔和平和工友们却在寒冷的冬夜里继续忙碌在梁场上。

尽管工作很辛苦,梁场上的每一位工人都在严寒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就像一个个“雕塑家”,用自己的双手完美地塑造出一片片精准化的桥梁。

本报记者 杨琳

上篇:干部职工共谱大修“协奏曲”
下篇:朝着梦想的方向起航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3/12/20131225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3-12/25/09874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