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朝着梦想的方向起航

2023年09月03日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在卖火柴小女孩眼里,梦想是飘香的烤鹅,是奶奶温暖的双臂;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梦想是不停地突破和探索,是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在“千手观音”邰丽华的眼里,梦想是聋人可以“听”得到、盲人可以“看”得到、肢残朋友可以独立“行走”,梦想是从不言弃、努力拼搏的精神支柱。

我是地道的榆林人。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读书,在这里逐步实现着我的梦。这里的人大声说话、大气办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它是民族融合的“绳结区域”,是历史上兵家的必争之地。从小我就拥有一个关于蓝天的梦想,每当飞机划过天空,我总会停下脚步,抬起头痴痴地看,看着那银色的雄鹰在云朵间划出的完美弧线,总是让我想到远方、未来……

2013年2月19日,当我正式穿上工作服,儿时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已真正成为一名民航人,那一刻的兴奋、骄傲一股脑涌上心头,但也是从那一刻起,让我对民航人有了新的认识。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榆林气温骤降,纷纷扬扬的大雪给塞上名城带来了烂漫,却也让榆林机场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雪外套。雪情就是命令,这在榆林机场早已形成了习惯,无论在岗的,还是在家的,大家都第一时间自觉赶到了扫雪现场,机坪上人机联合作战,四台吹雪车对机坪、跑道、滑行道的积雪进行清理,除冰车对机身展开除冰作业,百余名干部员工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顶着凛冽刺骨的寒风,个个冻得鼻青脸肿,却丝毫没有减弱与冰雪作战的高昂斗志和火一般的热情。大家挥舞着铁锨、扫帚,喊着铿锵有力的口号,干得热火朝天。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人抱怨,我们用满腔的热忱和力量融化了皑皑白雪、融化了满地坚冰。奉献着自己绵薄的力量,为的就是让航班正点、让旅客顺利出行。

榆林的七月流金铄石,太阳先生丝毫不吝啬,大把地挥洒着他的光热,机坪温度逐渐攀升至40度,但机坪作业人员依旧奋力在保障一线,迎来送往。我们的站坪和货运保障人员,在这样“一般人”难以忍受的温度下,一站就是一天,身上和脸上的汗水不是一滴滴落下,而是一股股流下,衣服被汗水洗了又洗。谁都知道早点干完就能回到空调房吹吹凉风,可是没有一个人因为酷暑难耐而降低工作标准。机务接机人员双臂抬起依旧是标准的90度;货运员依旧将一件件行李码放整齐;特车司机依旧在驾驶舱的高温下小心进行着靠机作业。

惟有梦想的力量才能激励和激发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生命,摆脱平庸和低俗,将确保安全、优质服务谨记心间。

每当出现航班大面积延误,候机楼服务人员总是最辛苦、最委屈的,面对几百名滞留旅客焦急、烦躁的询问,他们认真、细致地回答,随着时间的推移,旅客情绪开始激动,各种不满迎面砸来,尽管姑娘、小伙们都有委屈,但大家强忍着泪水,依旧报以微笑继续耐心解答。

当爱与责任被民航人重新诠释,我感受到一种生生不息的澎湃力量。我们流过汗水、淌过泪水,但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千千万万民航青年中的一员,用青春和汗水浇灌这一方生机勃勃的热土,用执着和智慧坚守这一片广袤和谐的蓝天。

历史选择了我们这一代民航人,我们有幸赶上了民航强国的建设,有幸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作为民航青年,唯有“个人梦”与“中国梦”“陕西梦”“民航梦”同频共振,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榆林机场 刘和雨

上篇:寒冬里的桥梁“雕塑家”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3/12/20131225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3-12/25/09874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