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雨橙
又是一年腊八,一大早,友人开车过来,说是感业寺放粥,我还没弄明白放粥是咋回事,就稀里糊涂被拉上了车。
车子出了繁华的市区,进入到汉长安城遗址内,路两边树多地广。冷风从车窗缝里倔强地往进钻。穿过孤单的罗高路,就拐上了冷寂的丰产路。刚行不到五分钟,远远就看到前面人头攒动,热气腾腾,大车小车挤满路面。朋友说:“到了,这就是感业寺。”
我们把车开进寺旁的村子里停好,挤过人群,朋友直接带我进了主持的客堂(朋友和这里的当家师演静禅师是老友)。禅师一见我们,高兴地说:“今天可是好日子,来了就要尝尝我们感业寺的腊八粥。”于是便命身边的居士为我们一人端上一碗香气四溢的腊八粥。
我们一边喝粥,一边听禅师讲这腊八粥的来历:
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六年苦行,一无所获,于是苦坐菩提树下思悟。一连数日,饥渴无力。腊月八日这天,恰遇一牧羊女路过,用羊乳熬粥救之,佛祖于是顿悟成佛。因此,佛家每年腊八吃粥纪念此事。
师傅说到这里,一停,指着身旁一位中年居士说:“这位可是感业寺文化研究专家,就请他给大家讲讲感业寺腊八粥的来历吧。”这位中年居士喝口茶,于是接着讲:
一代女皇武则天曾于此参禅五年。相传武才人初入寺院之时,主持赠名明空。明空为人性格刚强,不服管理,不出一月,就得罪了主持。入寺第一年冬天,主持罚武才人明空去渭河担水(一千五百年前渭河在寺后三百米处),每日三担。久居宫中的才人,享尽荣华富贵,哪曾有大冬天担水这一说?不几日,就累得连走路都站不稳。但武才人生性倔强,硬可担水冻饿而死,也不向主持低头求生。腊月初八这天,天降大雪,风大路滑。又冷又饿的武才人在担水回寺的途中昏倒路旁。感业寺旁边白马寺内的勤杂工冯小宝恰好路过,用瓦罐融雪水煮柴禾堆里捡来的米豆粒为粥,救活武才人明空。女皇登基后,感念冯小宝之恩,封冯小宝为将军,并赐名薛怀义——暗含“雪里怀中的情义”之意。同时,那一罐救命之粥也常令女皇思念,故下圣旨,要求感业寺每年腊月初八放粥一天,并要求牡丹花在这一天如期开放,以祝佛事吉祥,还亲笔写下《诏令昔花开》一诗。
这位居士显然很健谈,“咱感业寺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熬粥除了大米,还有很多干果,如红枣、莲子、核桃等等,不下二十种。我们在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剥皮、去核,半夜开始用微火炖,直到今天早上,才开始放粥。我们感业寺的腊八粥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的疗效。每年一喝,就图个能像女皇一样,转运大吉。因此,我们感业寺的腊八粥又叫‘吉祥粥’。”
于是,我们端起碗,把每人碗里剩下的粥,都一口气美美地给喝完了。
随后,我们随这位居士又参观了寺庙里的景观。回来的路上,大家都默默无语。我想,大家一定都是在回味着腊八粥的香甜,也在回味着民间故事的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