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来,诞生于美国的MBA教育项目对全球的商学教育和企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中国仅有个别院校与美国高校联合举办MBA课程研修班,可现在仅教育部授权举办MBA的院校就多达246所,还有更多的其它办学机构也打出了培养MBA招牌,其中部分良莠不齐,乱象丛生,使得MBA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大打折扣。为此,本报记者就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MBA,专访了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副主任石高宏博士,石博士就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解答。
一、关于MBA三个英文字母
众所周知,MBA是Master of BusinessAdministration的缩写。但这三个字母所代表的三个单词的核心内涵需要认真思考。B代表的Business,就是工商企业,这要求人们研究问题要有专业性,例如写论文只能研究企业问题不能研究公共(Public)管理硕士即MPA所研究的相关问题。
A所代表的Administration和Management都被译为管理,但Administration既强调细节也强调服务精神,而管理可能更需要注重控制。如果最初用Management,那就成了MBM,读起来也缺少新意。
Master的英文意思是硕士,但它还有主人的意思。Bachelor的英文意思是学士,但也指单身汉。Doctor英文意思是博士,但也有医生的意思。能自己做主总比单身汉强,但二者都比不上医生的社会地位与收入。开玩笑说,硕士总是高于学士低于博士。注意这里的工商管理不是工商行政管理,它强调微观不涉及宏观领域。
二、关于招生的实践背景
MBA教育既强调职业提升训练,更强调实践背景,它招生要求学员有实践背景,例如专、本科毕业分别要有三或五年工作经验。这完全不同于商学院可以招收应届生报考企业管理甚至会计学专业的硕士生。再说一遍,如果不从职业角度加以区分,我们很难说MBA是应用,一般企业管理硕士不是应用。除了国考英语和校考政治外,MBA入学综合课程考试已趋向于像美国那样淡化死记硬背、重视分析能力的GMAT考试。
三、关于教学环节
MBA教育共有课程学习、第二课堂(学术报告与企业家讲座)、实习环节、学员互动、论文写作五大环节。它强调案例讨论,但也要求提高理论素养;它强调“官教兵”,但也鼓励“兵教官”;当然,它既强调独立思考,但更强调共同分享;它强调书本知识,但更强调“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它强调干事,但更强调做人;它强调培育勇敢精神,但更强调增长成功智慧;它不畏庙堂之高,但更不惧江湖之远。
四、关于使命与培训目标
尽管各校对MBA教育使命与培养目标的描述各有差异,但其核心使命都是培养现代管理英才。他们这些英才无论从事何种行业,无论从事企业何种岗位或者是何种层次,如创业领袖、职业经理人、中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一般的管理工作人员,都是企业管理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需要梦想,更需要脚踏实地;他们需要精干,更需要忠诚;他们需要个人能力,更需要团队协作精神。客观上,这些英才都构成企业家职能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关于MBA教育的未来
事实上,中国的MBA教育不仅为专业硕士教育提供了榜样,而且深远地影响着中国教育事业。它提醒人们,教育的使命是神圣的,教育的服务精神必须向企业学习;它将激励大家,企业既要创新赚钱,但更要承担社会责任。进一步讲,它将影响工商实践。
(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