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钏与臂兮何其远

2023年09月04日

文/杨乾坤

《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脍炙人口,已被多种文学选本所选,还进了教科书。其中有一曲《滚绣球》云: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莺莺送张生,此曲叙离别情绪,情中点景,景中寓情,写得分外切合,尤其是最后三句:金钏顺松,玉肌立减,皆因张生离别就在目前也,用夸张的手法写离愁别恨,意味深长。

金钏为何物,缘何会松?

《说文》云:“钏,臂环也。”也就是说,钏是臂上的饰物。杜甫咏昭君诗有云:“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其中的“环佩”中,当少不了臂环钏也。《南史·王玄象传》有云:“女臂有玉钏。”由此可见,“钏”是戴在臂上的,不会离开臂膀,尤其不能与臂膀相去太远。

而有些权威辞书,当然也包括其他一些辞书,却认为钏是戴在腕口上的,与臂毫无关系。如:

《辞源》:“钏:腕环。一名跳腕,俗谓之镯,古男女通用,后唯妇女用之。”“跳腕:手镯,腕钏一类饰物。”

《辞海》解释更干脆:“钏:手镯”。

《现汉》也是此种的解释:“钏:镯子”。

人民日报出版社所出的《新编现代汉语词典》中,“钏”的解释与《现汉》同:“钏:镯子。”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谓:“钏:腕环,俗称镯。”

“钏”与“镯”,作为妇女之饰物,性相近也;但作为所饰之部位,一在臂膀,一在手腕,去相远也。二者不能混淆。即如前面所引“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而论,倘是手镯,本来就是松的,不存在“松”不松的问题,只有是臂环,形容消瘦方能感觉到“松”,这是书证。

在南宋,金钏、金鋜、金帔坠,为婚嫁时聘礼中的“三金”,吴自牧《梦粱录》卷20“嫁娶条”:“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鋜,金帔坠者是也。”“金鋜”即镯子,宋代文献将“镯”多写作“鋜”。钏大致可包括两种,一是单环的,一是多环连续的所谓“缠臂金”,便是“缠钏”。

万卷出版公司所出的插图本《随园诗话》卷十二中,有则诗话云:“游仙之梦,斑竹最佳。离天台五十里,四面高山乱滩,青楼二十余家,压山而建。中多女郎,簪山花,浣衣溪口,坐溪石上。与语,乃无惊猜,亦不作态,楚楚可人;钗钏之色,耀入烟云,雅有仙意。”

而该书的译文将“钗钏之色,耀入烟云”,译作:“她们头上的钗钏的颜色在空中闪耀,混入烟云之中”。钗是头饰、钏也被头饰了,倘若钏真的是在头上,那估计和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差不多。钏更远离臂而上了头。

上世纪八十年代,陕西法门寺地宫被发现,出土宝物甚多,其中就有“钏”。那钏要比镯子大得多,据专家介绍,钏是女性饰臂之物,饰在臂上部。这是钏的实物之证。

书证物证俱在,可知钏不能离开臂膀,手腕上和头上的饰物不叫钏。钏兮钏兮,臂之不存,钏将焉附。

上篇:做明白人很难
下篇:北方的冬天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1/27/10393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