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淤泥
回填
金秋十月,延长油田七里村采油厂的峁梁沟壑,草丰林密,溪水流淌,黄澄澄的野菊花满山遍野,崭新的抽油机在不停“点头”,但眼前的盛景仍然难以“掩饰”被暴雨侵袭和洪水冲毁的迹像……
百年油田 遭强降雨袭击
2013年7月,陕北遭遇百年不遇持续强降雨,给延长油田七里村采油厂基础设施和原油生产带来灾难性破坏,造成该厂油区路、桥、水、电与通讯中断,房屋受损,井场损毁,油井掩埋,其中5342口生产井瘫痪,116.66千米高低压线路,345台抽油机,565口油罐,328座桥涵洞梁,1063个罐台,65266米围墙,39.05千米输油管,1617处井场严重损毁,2000余人受灾,生产生活一度全部“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达29945.599万元。
七里村采油厂是我国陆上石油工业发祥地。其前身为1905年清朝政府创办的“延长石油厂”,1907年9月闻名遐迩的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在这里诞生,填补了中国陆上石油开发和炼制工业的空白。2006年更名为“七里村采油厂”。
该厂属于典型的特低渗透油田。截止2012年底,探明储量面积286.31平方公里,储量1.506亿吨,动用探明地质储量1.188亿吨,采出程度3.61%,油田自然递减率为16.1%,综合递减率为8.9%,其平均单井日产原油127公斤。
多年来,该厂大力实施科技兴油战略,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开发水平进一步提升。2005年突破30万吨,并连续稳产至今。其综合实力的持续增强,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广大干部职工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开创了各项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但此次超强降雨,却给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创新驱动不断提升竞争力的七里村采油厂造成灾难性破坏。
上下勇担当 彰显老矿魂
灾情就是命令,就是责任。百年老厂严重灾情和干部职工及家属的生命财产安全,牵动着各级政府和省国资委、集团公司与油田公司领导的心。集团公司董事长沈浩、总经理贺久长、副总经理黄文强、油田公司董事长杨悦、总经理李文明、党委副书记张冰等多次深入抢险救灾一线,查看灾情,慰问职工,现场指导,极大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抗灾自救的信念和精神斗志,全厂上下以高昂的士气、坚定的信心,勇于担当,众志成城、顽强拼搏,谱写了抗灾自救重建石油家园的感人画卷。
该厂党委书记石东峰介绍,大雨伊始,七里村采油厂根据天气变化,不等不靠,全厂动员,及时启动防汛抢险救援预案,确保石油生产正常运转。设施损毁——重建——又损毁,灾情严重考验着全厂上下的救灾意志。油田公司防汛指挥中心迅速发布1号令,全面部署抢险自救工作。危急时刻,副厂长王建良临危受命,担任现场抢险总指挥。他执行得力,精心部署,靠前指挥,不畏艰难,勇挑重担,成为全厂上下凝心聚力、勇往直前、绝不言败的一线领导核心。
石东峰说,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科学施工,有序推进,全力以赴打赢抗灾自救攻坚战是全体职工的奋斗目标,是党政领导和党员干部发挥聪明才智和无私奉献的主战场,其老矿精神和抗灾意志在这场抢险自救与生产恢复中得到严峻考验,促其正能量得以迸发和凸显,使企业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化得以传承和升华。
忠诚履职,勇于担当,统揽全局,科学决策是自觉肩负抗洪救灾的责任与使命。全厂上下严格遵循油田公司1号令,与时间赛跑,哪里最关键,就奔赴哪里;哪儿最危险,就奋战在哪儿。大雨中,职工们不顾个人安危,冒雨前行,第一时间排险情、抢进度,同时将油区周边受灾群众妥善安置到区队站点,一同食宿,共度难关。使全厂职工与广大群众无一伤亡事故发生。
副厂长王建良欣慰地说,职业伦理道德是石油人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七采厂作为百年老厂,有的职工家庭已祖孙四代服务从事采油工作。培养的优秀干部、技术骨干、劳模先进多,是我厂一大优势。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此次抢险他们祖孙几代互相监督,相互促进,迎难而上,勇战洪魔,绝不言败;他们爱厂如家,呵护油井,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和凝聚合力,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宝贵精神,得益于一代代石油人底蕴深厚的职业伦理与价值追求,得益于“埋头苦干”老矿精神和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得益于危难时刻迸发出的国企正能量,更得益于中华民族不死基因的有力传承。
沧海横流 尽显英雄本色
舍小家,顾大家,是每位员工的职业伦理与价值取向,是从业道德的“评价标尺”。7月5日凌晨,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令坚守岗位已经5天5夜的集输站副站长王军毛骨悚然——儿子突发疾病,正在医院抢救……
交接工作后,他匆匆赶往医院。但一切都太迟了——孩子已弃他而去!娃最终牵挂——他未能感知!最后一面——也已错过!老母亲跪在王军面前撕心裂肺地哭喊:“我没给你看好娃,妈对不起你呀……妈妄为人母……妄作奶奶……”。看着心爱的无法唤醒的儿子,望着悲痛欲绝的母亲,他痛苦至极,再也无法控制悲痛情绪,抱住母亲放声痛哭……
办理儿子后事,是最为悲痛节点。但王军不时站在阳台,望着“精气神”十足强降雨,心上依旧牵挂着站里工作,并每天打电话询问情况,安排相关事宜。当得知油井将处于瘫痪状况,输油管线出现险情时,他归心似箭,再也不顾厂领导、父母亲和工友们劝阻,即刻投身到抢险自救中。
7月25日凌晨,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王军看着窗外瓢泼大雨,心急如焚。输油站内不允许设置外排水系统,屈台站66名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驱使他冒雨前往。
车行至郑庄陷入淤泥无法前行,便让司机将车停至安全处,下车卷起裤腿冲进暴雨中。看着道路两侧山体不停垮塌,急得司机直叫:“有危险呀!等雨小点再走……”。可他头也不回,只顾迈步前行,消失在茫茫雨夜中……
郑庄到屈台站有十多华里,暴雨、山洪、泥石流致使脚下路泥泞不堪。雨越下越大,他早已成“泥菩萨”。王军在泥泞掩膝的路上跌倒、爬起、趔趄前进。当行至站上,看到大量雨水不断涌向站里、涌入储油罐,如不及时处置,必将产生冒顶、溢出,形成油水内涝。他果断下令,增加抽水设备,分区、分块把雨水向站外排放,确保了屈台站原油和工友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胡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