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作家与市长轶事

2023年09月03日

文/赵勃

由陈诚、黎锦熙分别题签的民国三十三年版《同官县志》,县长田在养在序文中写道:为“影响政治经济文化之建设”,聘黎锦熙为总篡,由和文瑄诸君秉椽笔主初稿,“所望贤明绅硕,参镜斯志,共图进步”。黎锦熙时任西北大学教授,与同官县士绅、煤业工会主席和文瑄等,在抗日战争“当有空警”之“板荡中成书”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作家和谷生于一九五二年,没见过曾祖父辈的和文瑄先生,却从家学中受到熏陶,走上了文学写作之路。他在文化革命后期,从乡下被招工进了铜川市水泥厂当矿山工人,曾经担任市长的张思聪下放在厂里当厂长,赏识和谷的文学潜能,推荐他上了西北大学中文系,此后成了作家。

和谷先后做记者编辑多年,从西安移居海南,又返还故都,时不时回到家乡探望老人,也与历届市上领导或多或少有一些交往。故土之谊,情真意切。

八十年代初期,和谷在西安市文联《长安》编辑部任职,已经开始在报刊发表诗作和散文。这时,曾在铜川当市长的张铁民调任西安市市长,体贴民情,为民办事,修复城墙,赢得了口碑,也少不了非议。和谷走入弥留之际的张铁民的病房,奔波于政界和民间,采写了长达四万多字的报告文学《市长张铁民》,记录了一个执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好市长的形象。此作在全国得了文学大奖,改编为电视连续剧《铁市长》,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影响很大。

年近花甲时,和谷提前退休,回到家乡的土原上,修葺了一座废弃的小学校,一边陪伴患病的老人,一边写《归园札记》的博客文字,写字画画。也往返于城乡之间,陆续出版了《国风》、《音乐家赵季平》、《陈炉古镇》等长篇作品。

一天,常务副市长杨忠武去陈炉调研,途经和谷的村子南凹,便顺路去看望。二人皆属文化人,切磋笔墨,相谈甚欢。临别时,杨忠武见村子门前的路泥泞不堪,便打电话给相关部门,解决这里乡间道路的交通困难。待和谷在城里交付完一部书稿后回来,村巷的土路已经变成水泥路,乡亲们称赞不已。

近几年,和谷在人民日报陆续发表了《锄头与鼠标》、《归园札记》、《故土人脉》、《白喜事》《仕与文学》、《最后的驴》等多篇散文作品,记述了乡间的变化和生存现状及精神处境,受到读者关注。去年六月初,他的又一篇新作《傍晚村景》见诸人民日报。

这篇散文写道:“阳光一直很好,对于庄稼人来说,却并不见得是好事情,渭河北原去冬今春的干旱,让乡亲们焦心不止。望着崖畔上一片光秃秃的田地,莫不是刚种了玉米的地,走近一看是麦田,麦子仅有一寸多高,也照样挣扎着出了穗子。有人后悔,如果去年把土地流转给专业户栽果木,一亩地还净得350元,这回不划算了。人算不如天算,在靠天吃饭的旱原上,尤为如此。”

文章还写道:“问题是眼下的土地仍不值钱,人们在城乡间徘徊,一些土地的主人,对大跃进式的城镇化措施心存疑虑,还没有想明白。传统的乡村,难道要被消亡吗?”“村口晒场上,有一阵音乐和咯咯的笑声传来。我看见在一片晚照的掩映下,有三五个妇女在那儿学跳舞。她们也许是趁进城打工间歇,回来生养孩子,或者是儿女大了,远走高飞了,她们在家独享晚年。树杈间的布谷叫了几声,天边出现了湿云,有零星小雨溅起了一丝土腥味。村巷里,听见村人搭讪的话语,不是说吃了没有,而是说,看来明儿该下一场透雨了。”

铜川市市长郭大为读到了这篇文章,感觉亲切生动,又是写本土当下风物和人情世态的,便嘱咐在政府网上转载。和谷也时常浏览市政府网页,看到有市长信箱的专栏,反映市民的呼声,解决了不少群众迫切需要的困难问题。他想到,村里的自来水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便给市长信箱投递了一封信。

信中说:“村上的自来水管道安装已有好几年了,期间仅仅有很短时间供水,长期形同虚设,村民吃不上自来水。传统的窖水在雨水好时可以维持吃水需要,村民期盼自来水,有的窖因地下煤炭开采形成塌陷而漏水,天旱缺水时在邻村拉水费用高。恳请相关责任部门帮助解决王益区黄堡镇屽村南凹村自来水吃水困难。此事已向市长专线建议过。请予以过问,村民翘首以盼。”

信件很快得到铜川市水务局回复:“经查,该工程在运行管理过程中曾因水费收缴、村组配合、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导致上屽村段供水设施多次人为受损,从而影响了南凹组和杜家塬村的正常供水。近期,由于受黄堡到陈炉的黄陈公路改造施工影响,导致罗寨村到上屽村段铺设在公路边上的部分供水主管道需要重新铺设,不得已只能暂停向周家村以下村组的供水。目前,黄陈公路改造施工已基本完毕,供水主管道维修改造工作在紧张进行中,预计本月10日前可完成施工,供水将恢复正常。”

和谷从城里回村,听说自来水通了,拧开水龙头,果然有清水哗哗流出来,村民们也无不喜悦。过了几天,市政府秘书长贺文涛前来看望和谷,说市长郭大为托付转告,感谢对市政府的信任和对家乡的关切之情。和谷说,得感谢市长,为村民办了一件好事。贺秘书长还邀请和谷,有空去照金走一走,看看那里的红色旅游和城镇化建设新面貌,是休闲的好去处。至今,和谷与郭大为市长未曾谋面,却心领神会。

对于照金,和谷多年来心绪系之,手头正在为这个地方写一部史记,这便在深秋季节前往。踏勘实地,走访乡贤,搜寻史料,梳理脉络,终于在又一年的开春过后,完成了三十多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照金往事》书稿。这部新作,通过大量繁复史料的论证与梳理,以编年史为主线,宏阔而绵密地详述了照金根据地艰苦卓绝的历历往事,力图穿过一群年轻志士人生机遇与命运的秘径,揭示了一代爱国民众在民族危难时为实现梦想的内在精神力量。其中许多精彩篇章,引用借鉴了第一手口述资料,鲜为人知,可歌可泣。

上溯到《同官县志》,历数几件逸闻趣事,作家与市长的交往,耐人寻味。

上篇:没有了
下篇:迟到的冬雪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3/03/10224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