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人马未了情

2023年09月03日

万隆

我曾经服役的边防哨所,位于西北边陲的大山深处,周围人迹罕至,终年积雪不化,没有正式公路,气候和地理条件都非常恶劣。哨所与后方基地之间相距几十公里,后勤补给和装备运送全靠人背马驮。因此,上级给我们哨所配备了10多匹军马,专门驮运物资,保障供给。

那年,我和司务长等人到基地接收上级配发的军马。这批军马中,有一匹毛色棕黄,双眸明亮,身材匀称,活蹦乱跳的马,一看就知道是一匹好马,果然,从后方基地驮运物资往哨所的归途中,这匹马充当了“头马”,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很是招来了战友们的齐声赞赏。路上,大伙按惯例给它起了个带洋味的名字,叫“罗德嘎”。

罗德嘎自到哨所后,竟后来者居上,每次执行驮运任务时,都主动当头马,任劳任怨,步伐矫健,走到哨所门口都会发出一声响亮的嘶鸣,引得大伙不用人叫,就会主动上前装卸物资。

有一年冬天,受寒流影响,雪特别大,狂风肆虐,巡逻途中,积雪没过膝盖,6级以上的大风几乎能把人刮倒。由于大雪封山,哨所不能按规定的时间到基地驮运物资,时间一长,哨所的储备粮告馨,面临断炊的险境,后方基地的首长心急如焚,每天几个电话询问哨所的情况,并说已经组织运粮队给山上送粮,但因风雪太大,路况不熟,几经努力都无功而返。

紧急时刻,连队干部经过研究,认为我们常年在山路上行进,路况比基地的人熟悉,决定派驮队下山到基地运粮。

报基地首长批准后,我们的运粮队在战友们的夹道欢送中出发了。罗德嘎依然一马当先地当起了头马。几天后,当罗德嘎的嘶鸣声响起时,哨所官兵一起奔向大门口,欢迎驮队胜利归来。大伙纷纷称赞驮队的战友能干,带队的司务长却说:“多亏了罗德嘎老马识途,让我们少走了弯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转眼间罗德嘎已在哨所服役15年了。它曾经明亮的双眸已变得浑浊,矫健的步伐也已迟钝得拉不开栓了,按照军马服役条例,罗德嘎该退役了。大伙心里割舍不下与这匹老军马的感情,却也只能按规定办理。

军马退役那天,战友们都自觉地赶到哨所门口欢送,平日里当头马的罗德嘎却走在了马队的最后一个,它眼里含着泪水,一步三回头,让人肝肠寸断,悲伤不已。哨所官兵,或许罗德嘎心里都明白,按惯例,此一别,罗德嘎要么给农夫耕田,要么送往肉食加工厂,成为人们餐桌上美味的马肉罐头。

半个月后,我们正在进行新器材训练,忽听得哨所门口传来一阵熟悉的军马嘶鸣声,大伙抬头一看,只见罗德嘎冲了进来。当我们仿佛从梦中惊醒一般地围拢上去后,看到的是罗德嘎浑身伤痕累累,瘦的成了皮包骨头。

后来,哨所经研究并报上级批准,让罗德嘎这匹立下战功的老军马在哨所养老,每天不干活,还要上等饲料伺候,任何人都不准骑乘罗德嘎——包括照相留念。

在我们的戍边生涯中,这段人与马和谐相处的往事,传递出一种正能量,给我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每当追忆起这段往事时,心里总会涌起一种暖暖的感觉。

上篇:菊开春天别样美
下篇:瞎子二大的鞭炮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4/3/20140305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3/05/10233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