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时许,西安火车站候车大厅贵宾休息室内的电视画面,正在直播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室内10名将受表彰的“雷锋式职工”、10个“雷锋式班组”代表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期待即将到来的表彰命名时刻。
命名表彰活动结束后,大家分成四组,在火车站候车室开展雷锋岗示范活动。长庆采油七厂百宝作业区采油九井区袁21-15采油工李时伦是此次表彰的10名“雷锋式职工”中的一员,他同其他受表彰者一样,受到媒体的关注。
能源企业职工:甘于寂寞,做好能源企业职工代言人
10年累计献血9200cc的李时伦说,偶然给一孕妇献血让他意识到献血的重要性,从此,每年献血两到四次。2006年起,他开始做慈善,每个季度捐献一个月的工资。
“学雷锋,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不求名利。”李时伦说,雷锋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是他的座右铭,今后,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为需要帮助的人奉献一份爱心。
这些年,石油、煤炭等矿产能源企业有一些负面新闻,职工也被标注为“煤二代”“油三代”等。李时伦说,这是社会上不太了解他们。他要通过自己的爱心,传递“红色”工装下能源企业职工的正能量。
铁路职工:默默奉献,让社会更客观认识铁路职工
“雷锋精神就是一种责任,就是一种自觉。”十佳“雷锋式班组”之一的西铁局安康工务段巴山线桥综合工区副区长吉文佳说,雷锋精神就是爱岗敬业,认真完成工作任务。每月当收到上月考评指标为“优良”时,是他最开心的时刻。我们班组21人主要负责12公里铁路轨道桥梁的保养和维护,每公里1680根枕木,每一个螺丝钉不要说出问题才维修更换,就是在良好和带病临界点的问题,也要提前着手处理。
铁路养护责任重大,夏天大暴雨天是最繁忙的时候,因水土流失,容易地基下沉,出现“断轨”险情。这时候,他们需要没日没夜地忙碌。“工作太辛苦,老乡都说不让自己的孩子干这份工作。”该区职工郜宇说,社会上对铁路行业和铁路职工有一些误解,甚至有些娱乐化,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默默奉献,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缓解这种误解。
郜宇说,巡道中,当看到过往乘客对他们点头微笑的那一刻,心里是满满的幸福和自豪。
医务工作者:身体力行,传递医务好声音
“学习雷锋,就是通过自己的职业口碑,重树行业形象。”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医生郭荷娜说,作为“雷锋式班组”一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好地借鉴中医“望闻问切”的沟通技巧,尽自己最大努力让患者满意,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正名”。作为主治医师,32岁的郭荷娜通过交朋友,改善同患者之间的关系。她时常把手机号留给患者,方便联系;患者的诉求,她尽可能满足。
“医患关系紧张,护士能做的就是多一个微笑,多一份耐心。”神经二科护士穆英说,按照我们科室“博爱、进取”的岗位理念,在服务患者时,分内的和分外的都尽力做好,一定能在局部缓解医患关系。
“医务职业负能量的东西不少,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负能量的有力回击。”郭荷娜说,有些同行,甚至同学朋友因医患关系问题,离开了这个行业,她会坚守在岗位上,为广大患者,也为医务工作者唱响医患关系好声音。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实习生 李欣
我省首届“雷锋式班组”“雷锋式职工”命名现场。 本报记者 郭玉军 摄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伟(左二)、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周树红(左一)、省总工会副主席张仲茜等领导为“雷锋式班组”“雷锋式职工”颁发证书。 本报记者 郭玉军 摄
命名仪式后,大家走进候车室为旅客服务。
本报记者 郭玉军 摄
“你的车次需上二楼候车。”
见习记者 方舟 摄
帮助负重过多的乘客拿行李。
见习记者 方舟 摄
“农民工兄弟喝点热水。” 本报记者 郭玉军 摄
为旅客排忧解难。 见习记者 方舟 摄
火车站广场上的“学雷锋”服务台。 唐振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