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长庆油田的郭明义”

2023年09月03日

他坚持10年义务献血,累计捐献血液9200毫升;

他连续4年参与“大地之爱?母亲水窖”慈善项目,已累计捐款上万元;

他从2006年开始,坚持定期向“壹基金”短信捐款至今。

他说:“自己虽然收入不高,但还是想尽一点微薄之力,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做一些,多献出一份爱,就少一些疼痛,世界就美好一点。”

他就是长庆油田公司第七采油厂百宝作业区80后的采油工李时伦。

2006年10月,23岁的李时伦来到陕北吴起县,成为了一名石油工人。有人说,在条件艰苦的油田一线,站着都是一种奉献,而李时伦在这里已经工作了7年。2500多个日夜他几乎每天都重复单调的工作——憋压、取样、投球、加药、擦井口。他平均每年有300天独自坚守荒山沟壑,油手就馒头,风沙拌炒面,将青春奉献给了井场。

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时伦在电视中得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设立的“大地之爱?母亲水窖”慈善项目。影片中,西部贫困干旱地区的母亲每天早出晚归艰难爬行几十里山路,背回只够维持一天的饮水,孩子们上学之前只能噙一口水把脸打湿洗脸,一天的饮水量不足一瓶矿泉水的三分之一,他们对水渴望的眼神深深撞击着李时伦的心。

于是李时伦开始每个季度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款,每次都是1000元。李时伦的工资收入并不高,每月还要给家里贴补,这笔钱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当周围的年轻人都在追赶时尚的时候,他却一年都不给自己添新衣。他说:“每月少打几个电话,少吃几顿肉,钱自然就能省下来,用它去帮助干旱地区的缺水家庭,也是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他常年驻守井场,常常是一两个月才能下一次山、休几天假,为了能定期按时去邮局汇款,他利用仅有的假期坐几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去县城,他说:“坐公共汽车可以省下汇款的手续费,省下的打车费用,也可以积少成多。”

四年里,李时伦的抽屉里塞了厚厚一摞母亲水窖寄来的感谢信和收款收据,累计捐赠数额已近2万元之多。每每捧着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回邮的收据和证书时,他仿佛看见孩子们开心地舀水洗脸;母亲们在自己捐建的水窖中取水做饭;老人们捧着水杯开心的笑容……

在李时伦的抽屉里,还放着一摞献血证,证件上最早的登记时间是2003年5月,最近的时间是2013年8月。按照国家献血规定,2007年以前一个人一年最多可以献血3次,2007年以后一个人一年最多献血2次,每次最多400毫升。在大学里第一次献血后,李时伦按照这个标准,开始了他义务献血的爱心旅程。十年间,他半年一次的献血从未间断。

李时伦的奉献精神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先后荣获陕西省青年志愿服务领域的最高荣誉——“陕西省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中国梦?青年志——我们身边的陕西好青年”、长庆油田“十大金牌志愿者”,并获邀参加陕西团省委党的十八大宣讲团。

李时伦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长庆油田的郭明义”。 本报记者

上篇:省妇联将办十件实事关爱妇女儿童
下篇:读图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3/10/10241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