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件“小事”做了十三年

——记我省首届“雷锋式职工”张建峰

2023年09月03日

十三载似水流年,磨不去他的始终如一;十三载无言坚守,留下满地清香。

任凭风吹雨打、严寒酷暑,从上班的第一天起,他就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把两千多平方米厂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将方便留给他人。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百米长的产品通道上,他写出了四季轮回,更写出了航天精神和雷锋精神的精彩篇章。

他就是航天六院7103厂25车间数控车工张建峰。不怕苦、不怕累、肯干善钻是他的特点。进厂短短两年多时间,他已经独立承担了多种型号的关键零件加工任务,而且承担起了“载人航天”型号发动机多项关键工序零件的加工任务。

2005年,车间由于任务繁重,特别是多型号同时在生产线上,一些关键零件和关键工序的加工显现出骨干力量的不足。为了确保生产任务节点的完成,张建峰临危受命,承担起了“探月工程”型号某壳体加工任务,这项壳体零件加工精度高、难度大,包括有些车间的技师见到这项活都望而生畏。面对难题,张建峰没有退缩,勇于向困难挑战,承担起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他认真制定了加工方案,在加工前向老师傅虚心请教过去类似零件的加工经验。细心出精品,功夫不负人,壳体零件加工100%合格,在时间上比计划缩短了3天,为“探月工程”型号任务按节点顺利交付,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年,张建峰在生产加工某型号活门密封堵帽时,由于材料为工程塑料,工件壁厚要求仅0.2mm,又薄又软,容易变形、撕裂,采用常规的加工方法根本无法加工。他接受这项任务后,先查阅了相关资料,确定材料的加工特性,又有针对性的改进加工方法,并自制了一套工装,经过改进后,使加工的产品一次合格,且质量和生产效率都有很大提高,他的这项成果在厂年度“五小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张建峰现在已成为大家公认的“专家”。2007年,他承担了一项我国某重点研制型号推力室喷管的加工任务,喷管的材料是复合型,壁薄而且喉部尺寸加工精度要求高,给车加工带来了很大困难,加之喷管材料又非常昂贵,每一个零件仅材料费就高达近3万元,没有好的技术,过硬的心理素质,是根本不敢承担的。张建峰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经过反复琢磨,先在普通材料上试加工,取得参数后进行正式加工,最终以100%的合格率完成了任务,为该重点型号研制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建峰不仅在岗位上干得出色,最让人感动的还是他爱厂如家的精神。2001年7月,从他被聘进车间的第一天起,他就坚持为职工做着一件“小事”,那就是每天早晨早到车间1个小时,为职工烧开水,打扫卫生,把两千多平方米的厂房拖得干干净净。当职工来到车间时,干净整洁的现场总是带给大家好心情。

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张建峰一做就是十三年,面对职工的赞誉,他总是摇着手说:“这没啥,这没啥……” 本报记者

上篇:集体学习“三严三实”讲话精神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4/3/20140318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3/18/10267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