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上和队上多次来看望,不但了解病情,还送来了5000元,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感谢!”一想起儿子住院时矿领导多次探望的场景,澄合矿业合阳公司通风区职工王海涛的老父亲尤为激动。
王海涛是合阳公司通风区的一名瓦检员,过年前骑着摩托车行经街道时,被一辆面包车撞伤,一度昏迷近50天,当时就连跟他最亲的家里人都有了放弃的念头,但矿上的工会领导和工友多次来看望,渐渐地让他们打消了这个念头,重拾起新的希望。这是澄合矿业公司工会帮贫助困活动的一个缩影。
层层落实真抓实干真心帮扶
澄合矿业公司现有职工11389人,离退休职工9418人,工病亡遗属1932人。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职工收入得到明显提高,贫困职工人数不断减少。但由于是个老局,历史包袱重、遗留问题多。2013年初,按照现行的生活标准,经过审核认定,公司仍有2434户职工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困难。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让他们衣食无忧,快乐生活,也就成了企业寻求发展的落脚点之一。
该公司在充分调研和听取基层意见的基础上,对全体职工分布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按家庭收入现状,划分出了困难户和特困户群体,并出台了《困难职工救助帮扶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各项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使澄合这个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老矿区,逐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行政全力支持、工会积极运作、职工全面参与”的工作格局,做到了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全覆盖。
组织落实措施得当齐抓共管
2012年、2013年“双节”期间,澄合矿业公司分别拨出专款2265万元、1600万元启动实施了矿区扶贫送温暖工程,分别对困难职工、工病亡遗属、离退休职工、一次性安置人员、集体工和下岗女职工等进行了救助。
每逢“双节”来临,公司各单位都要组织对离退休职工、困难职工和困难党员进行慰问。2013年,公司(局)领导和基层党政主要领导共走访慰问特困户100多户。据统计,在走访慰问期间,全矿区领导干部共出资5万余元帮扶了困难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天元,退休后回到原籍华阴县农村生活居住。但天有不测风云,王师傅的晚年病魔缠身。当了解到王师傅患喉癌花费大额药费负债累累后,公司破例给王天元发放了一万元困难补助金,并派专人去家里探望病情。
全方位救助全心全意帮扶
结合矿区贫困职工的具体情况,该公司各级干部怀着深厚的感情带头深入基层,走访和慰问困难家庭,采取多种形式,对贫困职工进行全方位帮扶和救助。
一是充分利用国家的低保政策,为矿区780户贫困职工办理了低保;二是出资4.3万元为2400名井下一线职工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三是开展“三不让”承诺活动,即“不让一名职工家庭吃不上饭、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两年来,共救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672人,发放助学金90.85万元;四是局、矿(处)、区队(科室)三级联动,开展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和特困热线联系制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筑起和谐防线;五是困难职工子女就业,企业亮绿灯给予接纳。两年来,公司(局)共为400多名职工子女解决了就业问题。
刘建就是众多职工子弟中的一个典型代表。2009年他考入西安文理学院,入学一个月时父亲病故,母亲患精神疾病。矿区工会除了每年报销学费之外,还为其办理了低保,使他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公司破例将其招聘回澄合上班。2013年10月,刘健当选“陕西省第八届十大孝子”,刘健携母上学的先进事迹一再感动着澄合矿区的人们,他的义举善行成为了矿区的骄傲,彰显出澄合矿区40多年历史沉淀下来的精神文明成果。
同刘健一样一边感受着企业温暖,一边用实际行动回报着企业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家庭生活不能维持。”这是澄合矿业公司党政一直坚守的理念。
据统计,近两年来,该公司共拿出4000多万元,帮助矿区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度过了各种难关,不仅保证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也帮他们鼓起了明天的希望。
(李顺丽 袁学军 张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