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让技术创新成为攻坚克难的“利器”

——沪昆客专(贵州段)施工现场见闻

2023年09月03日

3月18日上午10时许,春光明媚,贵州高原的油菜花竞相怒放。记者战战兢兢地爬上沪昆客运专线高104米的克地坝陵河特大桥3号桥墩顶部工作平台。此刻,衣服已张成了旗,桥下成片成片的油菜花变成了规则的盆景,几名身缚安全带、像蜘蛛一样的工人正贴在桥面进行最后的设备拆除工作。

站在平台上,今年40岁的施工队小组长骆永旗自豪地说:“我从15岁起就跟着施工队修铁路桥梁,走南闯北,25年干了几十座桥梁,这次是干得最快最好的!”问及原因,他说是因为有了“墩身液压自爬模”这项新技术。

沪昆客专是我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影响范围最大的快速客运通道,也是我国首次在西南高原山地建设的高标准客运专线。其中克地坝陵河特大桥长525.7米,主跨168米,为国内高铁第一跨,连续钢构施工,3号桥墩高104米,是沪昆客专的最高墩,也是全线的难点工程之一。因受贵州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影响,克地坝陵河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特别是安全风险极高。面对这些难题,承担该桥施工任务的中铁二十局六公司沪昆客专项目部第九工程队,注重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让技术创新成为攻坚克难的“利器”。

根据该桥位于山谷、地形陡峭、成桩困难,雾大、风大、雨多、高空作业等实际情况,技术人员开展了数项科技攻关,优化施工方案。通过技术攻关,他们摒弃传统的翻模施工,为大桥特制了液压自爬模工艺。记者在现场观察,随着桥墩的增高,爬模全过程采用液压自爬,省去了支架、拆模、吊升设备等繁琐工序。该工艺操作简单、施工进度快、劳动强度小,特别是确保了安全施工,爬模板浇灌后的混凝土桥墩面达到了“清水墙”的要求。“墩身模板采用液压自爬模施工,比过去采用翻模施工成本节约50余万,工期进度可提前一个月!”技术主管张永成站在平台上说。他还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液压自爬模施工进度1.1米/天,翻模施工进度0.8米/天,这样一来,务工费节约20余万元,塔吊租赁费可节约30余万元。

在大桥的施工中,技术人员还对布料机浇筑墩身砼进行了技术革新,改变过去钢管搭设满堂架的施工工法,节约成本40余万元。正因为新技术的大胆应用,截至记者发稿时,该桥主墩已完成2个,正在进行0#块施工,各节点目标正在顺利推进中,为今年年底全线施工任务基本完成赢得了先机。

(下转二版)

上篇:人社部今年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下篇:扎实开展“三服务”活动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4/4/20140403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4/03/10138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