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梅
于素梅,女,1963年到渭南市大荔农场做工。后调西安市大众浴池、小寨浴池当修脚工。从1972年起,七年共治愈脚病患者四万一千多人,登门为二千一百多人治疗脚病。先后同师傅一起,研制成功治疗脚病的一、二、三号药膏和医治鸡眼脚垫的药器,并在山西、河南、新疆等地推广应用。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党的十二大代表、主席团成员,1998年病故。
每到母亲忌日、清明,陈艳都会一大早去母亲于素梅的墓前烧烧纸、说说话。每次来到坟前,陈艳都会哭得很伤心,因为她总会想起外婆的一句话:“你妈才54岁,一天福都没享过。”
今年清明节,陈艳跟母亲说的话格外多:“妈妈,你放心,于素梅脚病修治部已经有12位专业修脚师了,您不用担心这个手艺失传了。”
主动请缨要“修脚”
于素梅1945年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父亲于中是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当时在延安负责边区后勤工作。1963年,上高二的于素梅响应国家支援农村建设的号召,在大荔农场做工。1971年冬,于素梅被调回西安,安排在大众浴池女部当服务员。
工作后,细心的于素梅很快发现,因为洗澡后指甲比较软,所以很多人洗完澡并不急着出去,而是简单穿戴后便开始修脚。可上了年纪的老人腰弯不下去,无法修脚。而有些人的脚指甲有问题,由于修得不专业经常鲜血直流。
于素梅问她们怎么不去找修脚师,她们一脸严肃地说:“男人的头、女人的脚不能让异性摸!”
于素梅于是有个想法,要当一名女修脚师。她主动向浴池支部提出了当修脚工的要求,支部书记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浴池早就需要一个女修脚师,担心的是只有26岁的姑娘能坚持下来吗?在于素梅的坚持下,书记的顾虑被打消了。
当于素梅将当修脚工的消息告诉家人后,家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上九流,下九流,理发修脚流外流”。弟弟骂她:“好好的服务员不当,去摸别人的臭脚,你给我从家里滚出去。”家里只有父亲支持她:“只要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创造,就是好的。”
当修脚工的前半年,于素梅的丈夫陈桂林还是有些接受不了。有一天于素梅回到家正准备做饭,陈桂林半开玩笑地说:“别弄了,你那手和的面谁吃。”这让于素梅难过不已。
还有一次,在浴池里碰到了要好的朋友,于素梅起身打招呼,可朋友装作没看见转身就走了。就是在这样异样的眼光下,倔脾气的于素梅硬是坚持下来了。
当一辈子人民修脚工
1972年3月,于素梅开始跟着修脚部唯一的老师傅郝润学习修脚。可是学习的过程并不顺利,上班期间郝师傅要忙着给顾客修脚,就让于素梅在旁边看,偶尔说上那么几句,剩下的全凭她自己悟。后来单位组织外出学习培训,她就抓住这个机会,刻苦学习。为了练好基本功和刀法,她不知道削了多少双筷子,手指上不知道磨了多少个血泡和茧子。三个月后,她的手法就已经相当熟练了。
万事开头难,回到单位后根本没有人愿意让一个年轻姑娘修脚,大家都信不过她的技术。于素梅给顾客说:“我一定很细心给你修,就当你帮我一个忙,你个大男人总不能害怕我这个小姑娘吧。”有些男的碍于面子就同意了。就这样,大家都知道大众浴池里面有个修脚不错的小姑娘。时间久了,还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找她修脚。 (下转二版)
于素梅脚病修治部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