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一个精彩的人生犹如一道瑰丽壮观的极光,释放的是整个生命的能量。多年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田锋社教授执着地将青春、才华和汗水泼洒在深深眷恋的校园热土上,用一腔热血践行了自己无悔的抉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风范。
国家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落下帷幕,田锋社教授顺利当选,他成为陕西省唯一获奖的高职院校教师,也是目前陕西高职高专院校第二位获此殊荣的教师。
印象:欲修其身先正心 欲正其心先诚意
见到田锋社教授,这个憨厚壮实的西北汉子让人感觉随和而又朴实。教室——实验室——书房就是他行动的轨迹。然而,当他在三点一线之间耐住寂寞、豪饮孤独、孜孜以求,潜心酿造知识和技能的乳汁,真正让那些大多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实现就业,摆脱贫困,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时,他说这就是为师的真谛,也是他最大的幸福。当学生叫他一声“老师”时,总能让他拥有无穷的力量,将学生放在心头,倾尽所能,让他们离各自的理想更近一些。也诚如他自己所言,田教授正是以一颗赤诚之心、一种清高之志,坚守心中的三尺讲台,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同仁的赞誉,学生的爱戴。
教学: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田教授痴情于教育,迷恋于课堂,他深知:教书育人不能光凭朴素的感情,最终得靠深厚的功底,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因此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终生的学习者和跋涉者,坚持以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钻研不断超越前人,不知多少个日子在实验室里挥汗如雨、锻造技能,多少个夜晚与书本相伴自出见解、探寻良策,正是这样一点点用艰辛熬出来的“跬步”,他的教学才会有声有色,左右逢源,在每年学院组织的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对他的评分都在92分以上。
在教师序列他是教授,在工程序列他又是高级工程师,在别人眼里该是无所求的时候,但在他的眼里却永远没有终点。他依然矢志不渝地在调整中适应变化、寻求突破,大力推行分层培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较好解决了基础差异和个性发展矛盾;力主构建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满足了学生多元选择、自主学习的需求;坚持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凸显高职特色;探索出“分段轮换、交替穿插”柔性顶岗实习模式,有效破解了校企合作的现实问题;创立“双导师”授课制,力促学工合一、知技融通;倡导以生产性零件为载体,实施“六步全真”教学法,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大胆摒弃传统考试方式,提出“理论知识40%+实操技能45%+学习态度10%+资格认证5%”的全新标准,并辅之“项目考核”、“专题作业”等全方位评价学生学业水平……一系列匠心独运的真知灼见,换来的是其《机械零件车削加工》授课学生的中级工获证率一直在93%以上,近两年学生在陕西省委组织部、省总工会等举办的车工技能大赛中连续包揽学生组团体和个人理论与实操总成绩第一名。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局外人看来,一门课程每年都上,几年下来便熟悉了,以后上课就省力了。其实不然,上好一门课,就要做到“常教常新,常教常精”。听过田教授讲课的人会发现,他每年都会更新教学内容,并根据长期的执教经验、丰厚的学识素养、精深的工程实践水平,常常独辟视野、笔耕不辍,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工程实际相融合。在他主讲的《机械CAD/CAM》课程结束后,九成以上的学生取得了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中心“三维CAD应用工程师”的任职资格。
思考: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田教授具有高度的职业敏感和善于反思的情愫,他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学必须遵循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接受能力、学习心态,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科学选择加工、运用最佳的教学方法,才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他将学生视为需要点燃的火把,而不是需要填塞的容器,努力从“传道者”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化为发现问题的启示人,从“授业者”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参与人,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为了洞悉教学规律,他潜心教育教学研究,共主持各类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十二项。建成国家精品课程一门,是国家教学团队带头人,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中央财政建设专业负责人,国家精品建设专业带头人,国家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省职教学会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出版教育教学研究专著两部,独立发表教育研究论文九篇;主编出版教材三部,主审教材一部,主编校本实训教材两部,主笔制订的机制专业“人才标准”和“专业规范”成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行业的标准和规范。
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须躬行
职业教育的特质,决定了教育者必须既是有教学能力的教师,又是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工程师,走产学研之路成为两者交汇的唯一指向。谈起科研的地位以及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田锋社教授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教学和科研是个人专业发展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轮子,但教学应放在第一位,这是教师的天职所在;作为教师,在教好学生的同时也要搞好科研,这样教学才能达到更高的层次。他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做到了教学、科研两不误、双丰收。
田教授有16年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工作历练和11年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他始终坚持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紧贴社会需求,全力为行业企业服务,先后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3项,10项研究成果在企业应用,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3项,共发表科技论文14篇,多篇论文被推广及引用。曾获市金桥工程一等奖一项,一个项目通过省级鉴定,取得国家专利一项,一项发明专利正在公示。多次担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现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三维CAD培训讲师。
“第六届国家教学名师”光环加身后,田锋社教授显得淡定而从容,依然是默默地继续着他的教学和科研,用他那充满激情的青春迸发出更加美丽的光芒。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