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今天你读书了吗

2023年09月06日

(上接一版)

同在小寨商圈的嘉汇汉唐书城,是近十年崛起的一家大型连锁书店,虽说生意比万邦好些,但也开设了多功能文化厅,包括读者俱乐部、茶吧、琴行、音像产品区及电子产品等销售区,形成集文化、商业、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文化购物中心。该商场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不是这些产品的替补,光靠书籍的销售肯定连工资都不够发的。

事实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不仅仅改变了书店的发展格局,也使得整个社会发展逐渐趋于浮躁,趋于快节奏的“流行病”。

大书店尚且如此,小书店的生存又如何呢?西安市长安区某中学门前的一家教辅书店里,由于恰逢放学时间,来购书的学生很多,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购买两本以上的教辅,每人的消费都在20元以上。而在附近另外一家书店,由于销售的大多是期刊和文学类图书,生意极其冷清。而在长安广场,一家刚刚倒闭的书店正在清仓处理自己的余书。大喇叭里不停广播着:“书店倒闭,所有图书一次性处理,原来几十元一本的正版图书,现在一律8元一本。”

记者注意观察了下,这些图书几乎全新,码放在彩条布上。大概由于天气热的缘故,仅有一个老人带着孩子蹲在地上挑来拣去。摊主告诉记者,由于价格便宜,一般到下午出来购买的人倒也不少,生意还可以,而购买者大多是一些退休职工模样的。此时,附近几个穿着时尚的年轻人,玩着手机,没有人眷顾书摊。

读书人 固守一片精神家园

供职于某高校的70后新锐文化学者史飞翔近年来著述颇丰,个人藏书达三千余册,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书痴”。著名作家、陕西作协副主席方英文曾说,在陕西的作家中史飞翔是读书最多的人之一。

提起读书,史飞翔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书、读书,有着浓厚书香传承的民族。对于中国人而言,书籍不仅是蕴涵着宇宙人生之道、记载着无数个体生命情感的一种纸质媒体,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性灵之物。”

对于目前好多读书人远离图书的现实,史飞翔称,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不读书并不是因为他们内心不想读书,而是因为他们迫于生存的压力,压根就没时间和精力去读书。“当下,读书似乎只能是闲人的营生。想读书的人没条件读书,有条件读书的人不读书,这就是今天的读书现状。”

知名诗人、作家,中铁一局西安中心医院院长柯林是名副其实的职工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玉纸》。对于读书,柯林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自从有了文字,人类的思想情感、经验技艺才能进行交流并广泛传播。有了文字,文明的意义才能得以真正体现。而由文字所组成的书籍则是人类文化及文明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柯林称,从小到大,书籍一直伴随着他,他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使自己成为医生的同时又成为一个作家、诗人。许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读书,既得到知识又获得快乐,坚持读书,受益无穷。

对此,曲江山西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副总经理王飞也有着同样的感受。王飞平时主要在景区工作,除了看景就是看书。谈起自己读书的经历,王飞也是有一箩筐的话。他说,现在虽说读书的机会比过去少了,但夜深人静时,总喜欢拿着一本书,看着看着,就进入了梦乡,有时做梦甚至还会遇到书里的人和事。“读书是很美好的事情,可以提神醒脑,摒弃混沌,增长智慧,掌握更多的道理,丰富人的思想,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王飞慨叹道,自己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人,有着陕西人特有的“心事”,加上又是三十多岁的人了,身上肩负着太多的责任与义务。但是由于坚持读书,他感觉始终能保留心灵的一片绿洲,精神的一块自留地。王飞感谢读书让他爱上了写作,他自己的作品也被编入高校阅读教材。

爱书人 读纸质书有感觉

谈到时下兴起的电子阅读,青年学者史飞翔认为当下是一个“泛阅读化的时代”。单就阅读的途径和手段而言,就有传统的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之分。究竟哪种阅读方式好,完全因人而异,无所谓高低优劣。史飞翔说自己虽然身处网络时代,但仍旧过的是一种“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采用的仍是传统的纸质阅读。相对于网络、手机等新兴的电子阅读,史飞翔更钟情于传统的纸质阅读。他说:“电子阅读在我看来总给人一种虚拟的、缥缈的感觉,缺乏真实。我更喜欢那种传统的书籍阅读。喜欢书籍所带来的那种沉甸甸的、真实的、氤氲着书香的感觉。相对于电子产品的冷漠,我更喜欢带着体温的阅读。”

和史飞翔一样,西安市第九十中学办公室主任文彦群也倾向于读纸质书。文彦群称自己是个非常忙碌的人。忙是因为孩子小,需要他接送。加上他在西安市九十中工作,又是该校的办公室主任,大小事情,必先躬亲。如此忙,读书的时间有没有。文彦群的回答是,必须有。

记者见到文彦群时,他刚刚接完孩子又赶回学校。在他的办公桌上,厚厚的一摞书显然是翻看了很久的。文彦群坦言自己的性格里沉静的成份多,不喜欢体育运动,不好出门旅游,也懒于社交,宁愿窝在家里与书为伴。这也许是多年读书养成的习惯。他认为读书要认真、想深入,还是得看纸质书。一册在手,可以随时翻阅,反复欣赏,这才是真正的看书。

文彦群坦言,网上阅读、手机阅读,是一种新潮的形式,优点是快捷、方便,尤其音像视频直观可感。但缺点也明显,仅适合于表面化浅层次的新闻浏览,且不能在电脑前坐时间太长,现在许多年轻人都颈椎、腰椎有了问题,这也是电脑时代的一种职业病吧!就拿时下流行的微信来说,他说自己很少用。尽管手机也换了多个,但许多功能自己也懒得“开发”,只接打电话,收发短信,似乎有些OUT(落伍)。因写作需要,文彦群称自己只用博客,因为交际和工作联系所需,也常用QQ。至于后来风行一时的微博,如今的微信,只会看,不会用,自己好像也没有那种试一试、学一学的冲动。

之所以钟情纸质书,文彦群给记者举了个非常有趣的例子,他说,书不同于电脑,它和人一样,尤其和妙龄女人一样,观之可亲,触手可摸,有体温,有感觉,有审美效果,能够激发起人的心理情感活动。一本书的装帧设计,饱含了美学元素,他对这个很是挑剔。有的书内容本来很喜欢,但由于设计不合乎自己的审美习惯,宁可不买不读,也不愿意让自己在心理上别扭难受,如同躲避一个自己非常讨厌的人。如字号过大或者过小,字体的选择,行间距过宽,书封过于花哨,缺乏素雅庄重感,他都不会喜欢。

采访手记:读书人骨子里对于书的挚爱,远远大于新近崛起的手机“微媒体”。在读书人的眼里,书比什么都金贵。在西安的一些著名作家的书橱里,常常可见“本人书籍概不外借”之类的提示,书是他们的财富,更是他们精神的家园。这也正如文彦群所言,读书毕竟是一种精神活动,读书人注重的是意义是精神;读书不能仅止于书本,不能为读书而读书,不能为发表而写作,读书人还应读好社会这本大书,读好生活这本大书,要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天下大事,要有独立意识和自由精神,要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但愿普天下的读书人和正在准备读书的人,从今天开始,拿起一本书,在你的人生旅途里,独自享受这一刻属于自己的宁静吧!

本报记者 兰增干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4/5/20140509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5/09/10793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