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文·
我家乡所在的关中西府有些地方把过端午节叫过“五月当”。每逢这天,小孩的脖子上、手上、脚上都会戴上五颜六色,非常好看的花花绳,孩子们还会吃到期盼已久的油条、油糕、粽子等好吃的。
在小时候的印象里,过五月当是除了过年、过中秋节之外,我们最喜欢的节日了。那时,过五月当,戴花花绳、吃油条、油糕、粽子就是一种奢望。
因为祖母过早病逝,我们家的五月当基本是母亲一个人在准备。最好的情况是在戴花花绳和吃油条中度过的。油糕由于条件所限,很少做。粽子更少,有的则是门子回娘家的姑姑或其他亲戚的女儿带的。
关于五月当戴花花绳的习俗,多少年来,祖祖辈辈一直这样传下来,母亲当然也不例外。所谓花花绳就是把五颜六色的线用拨条(一种撵绳的工具)合成一股绳。五月当这天早上,我们都会兴高采烈地在手腕、脚踝和脖子上戴上花花绳。在去学校的路上或者下课时分,大家都会聚在一起相互展示、比较,看看谁的花花绳好、谁的颜色多。
我戴花花绳的那个年龄,由于家庭条件不是太好,且有时过五月当,刚好临近收麦时节,大人都忙着,加之母亲也对这类针线活不是很在行,有时候母亲就顾不上撵花花绳给我们戴,我们只能空着手脚了。有时母亲看我们沮丧,就把家里仅有的黑线、白线、红线一撵,简单凑合着给我们做个花花绳。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比较艳羡和嫉妒别人五颜六色的花花绳。
五月当带上花花绳,一直到六月初六才能剪断摘掉,而且不能随便乱扔,需要把脖子、手、脚上的接起来,绑在树上,这在民间有祛瘟避邪的说法。
粽子一般是门子正月结婚的姑姑或者其他亲戚家出嫁的女儿,在端午节前回娘家带给门子人的礼物。在五月当前夕,女婿和女儿会大包小包给娘家带散粽子。完了带着娘家人给的鸡蛋、手工床单、被罩以及衬衣等东西回家。
五月当炸油条、油糕大多会根据忙闲而定。由于气候条件、时令的变化,芒种有时会在农历五月当前到来,碰上这种情况,麦子就会在此之前收割。只有在这时,母亲才会静下心来给我们炸好多的油条,偶尔还会做一些油糕。炸好的油条,母亲通常会“藏”一些,给后面留着吃,而我们则会上高沿低,端凳子、上梯子四处找寻偷着吃。
和戴花花绳一样,有些年,过五月当刚好赶上割麦子,戴花花绳、炸油条,肯定会顾及不上了,这个端午节就只能像平常一样过了。
现在,久居城里的我们,在过端午节时,会在超市里买粽子、绿豆糕、油条、油糕,会买回一束艾叶挂在门前,也会买花花绳及香包给我们的孩子戴,但过度商业化的端午节及其相关内容,已经找不到儿时过端午节的那种特殊感觉了,我记忆最深处、最难忘、最怀念的依旧是儿时过端午节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