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岐山县博物馆从民间征集到陕西靖国军创始人之一——郭坚的墨书对联,联云:
春雨新龙角
秋风振凤毛
以“龙”“凤”作喻,而“新”而“振”,显示出郭坚的非凡胸怀和青云之志。
郭坚(1887-1921),原名振军,字方刚,陕西蒲城人,上小学时,每听人谈论反清革命,便奋然而起,说:“此正是吾人之责也。”他少有大志,辛亥革命时,改名“振军”,以喻坚定革命的志向。辛亥九月,西安义军起,郭坚即招健儿数百光复同州(今大荔),率一批刀客与清军作战。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激起蔡锷的护国反袁义举,1916年3月,郭坚等据白水县宣布独立,首树西北护国义旗,通电讨袁逐陆(陆建章,时任陕西督军,系袁的亲信),五月逐陆离陕,并奠定陕局。继而陈树藩督陕,任命郭坚为陕西警备统领。1917年,张勋复辟帝制,陈树藩为排除异己,独霸关陕,佯劝郭坚出兵讨逆。郭坚大义凛然,率讨逆军东渡黄河,假道山西北伐。渡河时作联云:
灯影鱼舟外
潮声客枕边
灯影,鱼舟,潮声,客枕,写的正是黄河渡口夜景,颇有宋代名将宗泽的大将风度:“繖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谁知此行正是陈树藩所设的圈套,陈一面劝郭坚北上讨张,以讨好段祺瑞,一面又电告山西督军阎锡山称:“郭坚兵变,从速捕杀!”果不其然,郭坚部在晋南遭阎军重兵堵截,陈树藩又布兵黄河西岸,断郭坚归路。郭坚所部被前后夹击,几乎全军覆没,仅剩五十人脱险。
郭坚大将出征,大难不死,同年12月,又英雄用武,发布讨陈檄文,发誓要“为国除奸”。1918年,孙中山派于右任回陕主政,于任靖国军总司令,任命郭坚为第一路军司令,广东军政府授予郭坚陆军少将军衔。该年7月底,郭坚围攻同州陈树藩军王飞虎团,欲取同州为根据地,王却不迎战。郭坚驻军在同州西南的重镇羌白镇,数次以书激辱王飞虎:“尔为渭北飞虎而不飞,为陈家走狗而不走。”王终于开城迎战,不久,陈树藩以重兵围羌白。郭坚被困四十馀日,援军均被陈军所阻,危急时,郭坚写帛书,求救于第三路军司令曹世英,书信共十六字:“陈贼打我,你贼不管,我贼若亡,你贼不远。”寥寥十六字,郭坚的性格跃然纸上。曹世英得求救信后,效围魏救赵计,西击蒲城陈军李天佐部,陈派去援兵,郭坚乘夜突围成功。
嗣后,郭坚转而经略省西,西路各县,多被占领,靖国军军威大振,11月6日,郭坚入凤翔县城,在这个作为秦国二百九十四年的都城雍城设司令部于县署。在凤翔设民政厅,处理西部一切行政事务,并向各县派出知事,西府局势大定。从此郭据关西重镇凤翔达五年之久。
郭坚有《雍城怀古》诗云:
禾黍高低古战场,眼中风物尽悲凉。
秦川渭水应如酢,漫拟章邯做雍王。
史家盛赞郭坚:“远慕孙中山之革命,近愤陈树藩之祸陕,树立靖国军之旗帜,据凤翔形势富庶之地,纵横渭河南北及关中全部地区,电掣雷轰,骁勇绝伦。正义之处,颇为进步人士所推重。”可谓的评。 □杨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