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巴山,叠嶂层峦,襄渝铁路,蜿蜒其间。巴山铁路人,夙夜在躬,披肝沥胆,已逾卅年!
回首,新竣之襄渝铁路,“六最”“八难”集聚巴山;巴山养路人,迎难而上,一马当先。与峰峦为伍,挨轨枕作伴。劳作在弯坡桥隧、道床轨间,披靡在夏雨冬雪、水雾山岚。尤有新辈,“观天养路”,硬是把“怵人路途”,养护成“放心区段”。嗟夫!“钢铁蜀道”,育人铸魂,可敬可赞!
巴山养路人之心骛情致,淡而隽远。与时俱进,创新求变;自己动手,建设家园;文化育人,自我完善。君不见,“巴山小奥运”之国庆彩车,巡游天安门前;自制“鱼尾琴”之天籁妙音,环绕巴山蜀水间!
呜呼!巴山不老,“六最”依然。却见:山坳变“凤巢”,团队成标杆,“五好”红旗艳。唯若道钉般平凡坚守、乐于奉献之精神,风范如一,薪火相传!
赞曰:子规啼血巴山路,唤回东风染千山。不泯襟怀奉献志,坚守创新永相传!
——康建银
■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薛生贵 通讯员 关富成 唐振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