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舌尖上的巴山

2023年09月04日

◎薛生贵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巴山的树木草丛时,养路人王庭虎们扛着三齿耙,拿着九齿叉,从大巴山三线隧道旁的单身宿舍出发,踏着露水,走过黑水河钢梁桥,穿过隧道,有节奏地踩着枕木迈向五公里外的目的地——雁山隧道,整修铁路。养路,这一确保襄渝线列车安全平稳通行的工作,36年来,巴山铁路人把从五谷中汲取的碳水化合物,无私地奉献给了千里铁道线。

养路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份糊口的工作,更在于借助热量的释放,呵护万千旅客的平安。46岁的工长王庭虎,从老一辈工长谢和平和贾耀财等人身上,领悟到烹调巴山精神的秘方:“安心山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坚定乐观。”巴山人从铁道兵手中接过养护任务,几十年来,王庭虎们如同勤劳的家庭主妇,把时间和经历,全部用于养路护路的秘方琢磨和实践上。工区对面的山坡上,32位筑路烈士的事迹,如同发酵黄馍馍用的酵母菌胚子,刺激着巴山人身上的荷尔蒙最大释放。在这里,无论是新来的青工,还是工作多年的老人,面对着石头比人多,犹如待在枯井的狂躁,面对着翻浆冒泥、灾害频发的线路,他们一次次用秘方烹调出正能量十足的心灵鸡汤。

在这个方圆不到四公里的山坳坳里,食材的供应,大多为外来品,但质朴的巴山人更钟爱自家菜园的青菜、蒜苗、辣椒和黄瓜,更信任亲手挖的池塘里的鱼虾等水产。采摘食材,汗水划过嘴唇,氯化钠与舌尖碰撞,淡淡的咸味,是劳动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巴山男人喜欢下班后,挽起袖管,和面、擀面,享受烹饪的乐趣。劲道的面条入锅煮滚,出锅前,下几片菜园摘来的小菠菜,白绿相间的一碗面条呈上桌台,加入自家调制的辣椒酱,滴上几滴柿子醋,这是王庭虎们工作繁忙时,果腹的午餐和晚宴。

大巴山,我国四大连片特困山区之一。巴山车间地处巴山主峰下的深涧中,环境艰苦,工作繁重。先前,工作之余,巴山人释放激情、排解多余热量的方式是单一的喝酒打牌。渐渐地,巴山人发现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平复狂躁的情绪,还能润滑矛盾的企地关系。思想统一后,巴山人踩着露珠,砍来竹管当接力棒;自己动手,刀光火石间,用铁轨废料焊接起篮球架。从此,铁路与地方开启了在小小运动会上良性竞技的传奇。

和谐的企地关系,融洽的干群关系,丰富的业余生活,放心的精品路段,这一矛盾多重体,在木竹的故乡,兼容并包发酵出独特的“巴山美味”。27岁的刘玲吃着父母从烟台带来的鱼子酱,味觉定位回到了千里之外的大海之滨。美餐后,她与其他同事一样,在神秘的巴山磁场吸引下,定位到固有的味蕾:养好路,守好巴山精神的秘方。

上篇:巴山精神育才俊
下篇:桥墩颂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4/6/2014060602-3.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6/06/10501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