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出家乡到西安创业,从当营业员、矿工到成功创业,到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为国家缴纳税费累计3000多万元。徐浩靠着执着、坚韧、诚信的人格魅力,走出了一条青春追梦路。
怀揣85元闯西安
1997年11月,山村的秋种农忙结束后,徐浩带着85元钱,只身一人从陕南老家来到西安。
至今,徐浩仍然清楚记得,从老家到西安的车费一共45元。到达小南门汽车站,已经是凌晨三点,而他身上只剩下了40元钱。置身在初冬的西安,又冷又饿。他从车站转到小南门里,看见街道上打扫卫生的叔叔阿姨燃着一堆树叶,就凑到跟前取暖,一直到天亮。
西安的街头,徐浩举目无亲,该去往何地?之前在村里听说有几个老乡在小南门附近建筑工地打工,他便抱着碰碰运气的态度找去了。
运气不错的徐浩暂时被老乡收留,借宿在工棚里。好心的老乡推荐他在工地做活,他觉得太苦太累不是他的志向和梦想,便白天满大街寻找工作。
一天,年少的徐浩在马路边看见一个“赌博摊”——猜瓜子,鬼使神差的他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满怀信心地以为可以赢钱,结果钱没赢来身上仅有的40元钱输掉了30元。
回到工棚后,徐浩的脑子里一片空白。身上只剩10元钱,不但借宿在老乡工棚,还要靠老乡接济吃饭。自尊和梦想,被现实一点点粉碎。
在无数次的求职中徐浩屡屡失败。该何去何从?是回家,还是继续在西安寻梦?徐浩选择了后者。
梦想每天吃大碗面
后经别人介绍,徐浩找了个营业员的工作,月工资300元,管住不管吃。
有天加完班后,老板带他和另外一个同事一起去吃饭。老板以为他们年龄小饭量就小,便给他们要了小碗面,而给自己要了一大碗。
岐山臊子面——这顿饭对徐浩来说简直是美味佳肴。三下五除二就吃得连汤水都不剩,心里还想再吃,却不好意思张口。看着老板吃着大碗面,他心里就想,今后一定要努力,争取天天都能吃上一大碗岐山臊子面。
由于徐浩聪明、有悟性、勤快、又会说话,老板很快把工资给他涨到了400元。第二个月发工资后他干了两件事,第一是去银行存了200元,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存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第二是拿剩下的钱,约了另外一个同事,找到了老板那次带他们去吃饭的饭馆,要了两个凉菜和5元钱一瓶的太白酒,美美地每人吃了一大碗岐山臊子面。那个幸福,那个满足,那个惬意,令他今生难忘。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