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清晨7:15,身着统一工装的职工迈着有力的步伐走进了坐落在秦岭北麓,俗称一毛岭下的这座历史悠久的工厂——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
“秦川厂1965年从上海内迁至宝鸡,是我国精密机床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有40多个车间,员工3472人……”工会工作部副部长苟晓东一边带领记者进入厂区一边介绍说。
7:25,广播响起,员工在各自部门的门口整齐排列,随着广播里的音乐做起了晨间操。
苟晓东介绍说:“为了让职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公司要求每天班前第一项工作就是做早操,操后各车间要开一个简短的班前会,公司各级生产主管领导还要开一个‘碰头会’,安排协调当天的生产任务。”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热处理厂,现场的作业区域被蓝、白、绿、黄四色醒目划分,蓝色的机器,绿色的走道,工作区域与走道用黄色线条清晰隔开,给人一种清爽、干净的感觉。
此时,多用炉班正在开班前会,十几个人聚拢在班长王鹏伟周围讨论着什么,几分钟后大家各自进入工作岗位。
安全是基础
“工作中,我们使用的辅料都属于易燃易爆品,因此安全管理是首要任务。自公司推行6S管理后,班组严格按照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等要求,对工作区域进行划分、标识,使物品摆放有序,工作区域干净整洁,不但消除了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还使工作更加方便快捷。而且环境好了,大家的心情也就愉悦了。”班长王鹏伟介绍说。
2013年,多用炉班组以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推动年”为契机,紧紧抓住“消除小隐患,杜绝大事故”这个核心积极开展工作。针对班组特点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对查出的各种隐患进行分析整理并一起探讨整改措施,通过这些活动极大提高了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强化了责任心。
在生产中,他们总结经验,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教育为先”为指导思想,建立了具有班组特色的安全档案管理制度:把各岗位曾经发生的安全事故,仍存在的安全隐患、危险源记录在案,制作成班组安全生产档案,并根据事故隐患清查清单,制定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对事故隐患制定措施及时整改,对危险源实行实时监控。
针对出现的新问题,班组及时开展安全活动,集思广益,积极探讨改进方法和管理办法,建立了生产现场危化品的巡检和交接班制度及易燃易爆品防止泄露检测办法,得到标准化评审专家组一致好评,成为公司“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样板。
“班组是企业各类事故的主要‘发源地’,班组安全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状况,班组的安全工作搞好了,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才能落到实处。”班组安全员向记者介绍说。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