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有诗人这样写到:“槐花十里雪山庄,万树镶银沁脾香。玉塑冰雕千簇锦,庭前落瓣点轻霜。”这是关于美丽槐花盛开的描述。
对于我,关于槐花的记忆,不是完全是我的记忆,也曾是父辈的记忆,在他们心中对槐花是有着深厚感情的。曾经,有那么一段艰苦的日子,粮食特别短缺,家家都是吃了这顿愁下顿。大人们最煎熬的是如何能让孩子填饱肚子。
不过在槐花盛开的季节情况就不一样了,爷爷奶奶带着还是孩子的父亲和兄弟们上山去捋槐花,这无疑是最让他们兴奋的。看见望不到边的槐花,那一刻,他们忘记了因为肚子饿去偷吃而被训斥的悲伤,忽略了身上打满补丁的衣衫,嗅着香甜的气味,脱掉“千层底”,在绵软温暖的黄土地上奔跑、撒欢儿,一时间都不知道应该从哪一棵树上捋起。
这一天的晚上,家里一定是一顿团圆甜蜜的槐花饭,与其他的一切都无关。槐花一顿吃不完,他们就把剩下的都晾在屋外晒干,以备无食时之需。在那漫长艰苦的岁月里,甜蜜的味道就被这样完美地保存和延续着。
那满山遍野的槐花带给人们的不仅是食物,还有希望。
“洋槐花既可以鲜食,亦可干制储存;既可单独成菜,也可与其他荤素料搭配。鲜槐花以花瓣尚未绽放时的口感为佳。”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关于槐花的食用我们已无从考究从何时开始,只感谢它一直延续至今。
农历四月初,槐花开放如雪,它遵守着大自然和人类的约定,如期而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兴奋不已。在工作的闲暇时间,他们有的带着家人,有的约上三五好友,还有的一下班来不急换了工衣就和同事一起上山去采摘那天然无污染的食物,宁静的小镇顿时热闹了起来。隔天,人们便把自己做好的槐花饭,分成一袋袋装好,拿给邻居,带给加班的工友,送给年迈的父母。
现在人们生活富足,饮食无忧,可吃着这“免费”的食物,心中却更多了几许喜悦,那是自己劳作的喜悦,那是亲情的喜悦,那是人与人之间关怀的喜悦。
槐具有生长快、寿命长,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耐寒冷,对土壤适应性强、抗病虫害等特点。而且,香花槐根系发达、长势旺、抗逆性强,可以在荒山、荒滩、沙地及盐碱地栽植,是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的理想树种。在此之前,我只知道在我工作的这个小镇有许多槐树,可并不知晓它们竟有如此让人尊敬的品格。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在这片土地工作生活的人们。
二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荒芜的小山沟,他们选择这里,来到这里,并义无反顾地扎根在这里。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他们都不曾离去,凭借着超凡的毅力深深地扎根在这里,用勤劳质朴的双手,给小镇带来了改天换地的新面貌,更为自己创造了一份能够引以为豪的事业。
而现在,他们就像这漫山遍野盛开的槐花,在这片洒下汗水的土地上,散发着阵阵清香,成就着属于自己的功勋。
在这个美丽的季节,端上一碗刚出锅热气腾腾的槐花饭,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我们对自己最香甜的犒赏。
让生命如槐花般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