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的阴雨使得原本凹凸不平的井场更加泥泞,有一群钻井汉子正踏着泥水在齐心合力地抬一节管线,他们喊着“一二、一二”的号子。走在队伍前方的那个汉子身上、脸上已经溅满了泥水,可是他好像丝毫没有感觉一样。这个人正是高升奎,油气勘探公司5001钻井队队长。担任队长五年来,他带领钻井队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班组”、“青年突击队”、“标杆队”,他个人多次获得集团和公司级“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生产标兵”等荣誉称号。他带领的队伍完成了17口天然气井,拿下46000米钻井进尺,完成了延长石油第一口油、气、盐、煤兼探井,第一口定向井、第一口水平上千米水平井、第一口开窗侧钻水平井,并在2011年刷新了520米钻井日进尺的最高纪录。
受命挂帅 勇挑大梁
“咚咚咚,咚咚咚。”凌晨2点多钟,在延104-1井作业现场,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高升奎。“报告,我们在钻井时气测值突然高达90万,情况紧急,请指示”。闻讯后,高升奎睡意全无,一咕噜穿起工衣工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立刻登上25米高的钻台查看情况。面对随时都可能发生的溢流、井喷等险情,高升奎立即组织井队技术专干召开紧急会议,果断拿出施工方案,一边亲自操作钻机观测数据,一边用对讲机指挥人员准备进行关井作业,由于处理及时,最终成功将该井封闭,避免了险情。
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时隔不久,这口井地基又突遇下沉,钻机倾斜严重,随时都有倾倒的可能,情况非常危急,全队人都把期盼的目光投向了队长。高升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钻机进行校平处理。打千斤顶、下垫钢木基础、校准钻机水平……时间一点一滴过去,钻机也一点一点地恢复位置。就这样,工人倒了几班,而他三天三夜没合眼,困了就打个小盹起来接着工作,硬是看着几百吨的钻机完全恢复到水平位置。同事纷纷劝他赶快休息,只见高升奎两眼布满血丝、掷地有声地说:“只要井架倒不了,我就倒不了。”话毕,他又继续巡视井场,确保隐患全部消除后才肯躺下休息。
男儿有泪不轻弹
高升奎作为一名队长、一个党员,在工作中,他总是事事身先士卒,苦活累活冲在前面。2013年7月,陕北地区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23日晚12时,狂风暴雨呼啸而来,不禁让人瑟瑟发抖。此时,高升奎的井队正在钻井作业,突然,源源不断的泥石流涌入井场和生活区,移动板房开始滑移,钻机被迫停止作业。眼看情况紧急,高升奎迅速组织人员撤离井场。由于天黑看不清道路,他二话没说直接夺起铁锨跳进淤泥坑探路,并告诉职工没有他的命令不许前行。“队长,小心!”一声呐喊让他停下脚步,只见身后山体开始滑坡,为了躲避险情,高升奎拖下雨鞋向前奔跑,由于路滑,硬是滚了十几米远。塌方挡住了道路,路的这头是高升奎,而另一头则是几十名职工。他临危不惧,凭借一个铁锨和一副沙哑洪亮的嗓门,指挥职工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展开了一场抢险自救战。凌晨6时,天麻麻亮,道路终于疏通,当职工和队长“重聚”时,才发现他的身上、腿上、脚上被拉开了一道道口子,看着队长身上的泥水、血水,职工眼眶都红了。
就是这样一个再苦再累都没有发过一句牢骚的五尺汉子,在面对自己家人时却显得那么脆弱和愧疚。2012年10月份,高升奎再一次从公司接过了井场,开始新一轮钻井作业。安装设备、调试仪器、部署工作,他又开始忙碌了起来。而就在此时,他年仅18岁的儿子住院了。由于感染了严重的肺结核,病情危重,仔细安排完队上的生产,高升奎匆匆赶到儿子的病床前。看着病床上儿子苍白稚嫩的面容,高升奎十分愧疚。如果能多一点时间回来陪陪他,如果能多带他去医院检查几次,如果……也许儿子的病就不会这么严重了。这个经历无数沧桑困苦的汉子,在儿子的病床前悄然落泪。可是,擦干泪,叮嘱完妻子,他又踏上了去井场的路,钻机马上开钻,他必须要在现场盯着。
大山深入有个“家”
去过钻井队的人都知道:“七沟八梁九道弯、山高坡陡路艰难,隔河一声能听见、走路要费大半天”,就是钻井工人长期工作、生活的环境。而对于在钻井行业摸爬滚打近30年的高升奎来说深知钻井工人的甘苦。
高升奎经常和队上的炊管人员聊天沟通,鼓励他们科学配餐,让在山上打井的职工吃好吃饱,身体健康。对于家中有喜丧事的职工,他会想方设法派人送去贺礼或抚慰金,表达组织上的关怀;家中有重大困难的职工,他带头组织捐款,帮助他们解燃眉之急。对于新婚职工,他会千方百计腾出一间“新房”,鼓励小伙子把新娘带到队上度蜜月。每当队上新分配职工,他及时安排老师傅“传帮带”,并根据职工发展积极调整岗位。每逢节假日,他也会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职工家属到队上来团聚。可他自己却从未将家属带到队上来领略“山水”风光。
这就是高升奎,一个在钻井行业走过30余载的钻井人,他用自己的热忱和行动书写着一部人生,一部用责任和奉献去推动延长石油天然气大发展的人生。 (王真毅 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