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西安,酷热难耐。
6月23日下午,冒着35度的高温记者来到西安高新区,沿着唐延南路一路向南,远远就看到“中建三局”几个大字挂在一幢宏伟的建筑上,这就是中建三局西北分公司中国人寿陕西省分公司综合楼项目部所在地。
走进项目部大门,绿色景观随处可见,参观区域整洁有序,自动降尘喷雾系统安装到位,安装了全钢提升架的主体建筑大气美观。安全教育厅、办公生活区、样板展示区、主体施工区,围绕着不大的广场,区域划分一目了然,井井有条。
年轻团队 归零出征
在一位年轻的管理人员带领下,记者来到了项目经理办公室,“这是我们项目经理徐汉文。”刚一进门,一位戴眼镜的年轻人笑眯眯地向我们打招呼。
“这么年轻的项目经理?”记者心里暗自说道。
一阵寒暄后,记者在徐汉文的带领下来到了工程部综合办公室。跟所有写字楼的布置一样,办公室采用集约式卡座一人一位,办公桌后是一张张略显稚嫩的脸。每个卡座上都有工作牌,姓名、部门、职务清晰明了,有趣的是上面还有座右铭——杨萌萌:抓住青春的尾巴,上蹿下跳,使劲折腾;罗圣:任何事情都应该去尝试一下;宋在晨:事不可以不弘毅。
“项目团队平均年龄28岁,90%是80后,我本人今年刚满31岁。项目组建初期是21人,这是我们的21YOUNG青春宣传栏。”穿过办公活动板房过道,一整面墙的展板吸引了记者的眼球——《21YOUNG青春 青春的旋律》,下面是每一名组员的照片和座右铭。蓝底白框,每个人都似乎是浩瀚天空一颗闪耀的星。
徐汉文说起了2013年3月刚来到项目现场的情景:一个深达17米的基坑、四处一片荒芜……
材料员李同强还记得第一次项目部全体会议,是在唐城墙遗址公园召开的。“鸟语花香中,大家围坐一起,听领导布置工作、相互讨论,这样特殊的会场似乎让人更加投入。”
没有办公场所,就租借一个集装箱当办公室。没有空调的箱房如大棚般闷热;没有食堂,安全员田帆主动请缨每天骑电动车给大家送盒饭;没有卫生间,就一路小跑到唐延路的公厕……由于建设用地存在巨大争议,临建策划方案前后改动了十多次,基础也经历了浇筑、拆除,再浇筑、再拆除的反复过程。
还记得项目部刚刚组建,业主的质疑声就纷至沓来:你们团队太年轻,具备掌控能力吗?能协调好外围事项吗?……没有人过多争辩,因为从行动上征服比一万句辩解更有效。
进场当天下午的第一次生产例会是在不算轻松的气氛中进行的。面对业主对劳动力何时到位、材料何时进场、项目何时开工的逼问,项目部当机立断许下了第二天开工的承诺。而当时,大家心里并没有底。但承诺已出,只有连夜用行动兑现。第二天一早,100多名劳务工人浩浩荡荡进驻了现场,运输材料的车辆络绎不绝,项目施工在一片繁忙中拉开了帷幕。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