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杨彬的“乡恋”

2023年09月05日

南京财经大学优秀毕业生、南京斯威特集团优秀员工、安康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见证了杨彬不懈追求的创业历程。

一个本应选择在大城市轻松生活的年轻人,却毅然回到家乡安康市汉滨区,踏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南京工作那么好,为什么还要回来受这份罪。”杨彬常常面临这样的质询。“主要是因为恋家!”他轻松地回答每一位质询的人。

杨彬出生在汉滨区最偏远的牛蹄镇,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农民。从小,父亲肩头的扁担、母亲佝偻的脊背、上学路上的泥泞、父老乡亲渴望美好生活的眼神,都在他心里烙下深深的印痕。2001年,杨彬以优异成绩考上南京财经大学。“当踏上异乡土地的那刻,我被江苏平原上发达的工业和老百姓优越的生活水平震惊了,更为家乡的落后贫穷感到心酸,决心一定要改变家乡的面貌!”杨彬在心里暗暗说道。

大学四年,杨彬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业上。毕业后,奔波于苏州、上海和安康之间,实地考察观摩学习先进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思维,把目光集中到大有潜力可挖的彩色水泥瓦生产销售行业。

两年后,他和弟弟杨波召集了一群热血青年,毅然踏上归程,回乡创业!

“创业的理想与激情固然美好,但创业之初,100万元的设计规模,不到10万元的启动资金,难住了我。正在这个关口,汉滨区劳动部门安排工作人员为我办理了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启动资金和20万元的流动资金,并安排我和弟弟以及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创业培训,使我们在创业观念上有了质的提升。”杨彬满怀感激地说。

在政府的支持下,设备回来了、流动资金的问题也解决了,杨彬的信心更足了。为了节约资金,他自己动手砌砖、提砂浆、拉水泥,修建厂房的围墙。饿了,就着白开水啃口方便面。困了,铺张报纸倒在空厂房里眯会。白天干活,晚上出去筹集资金,3个月时间把所有亲朋借了个遍,又凑到25万元。那段日子,他们最大的娱乐就是干活时,放着《男儿当自强》、《在路上》等励志歌曲,合唱声、工具声汇集成奋斗的交响曲!

当生产线准备启动时,杨彬又碰到了“拦路虎”。大学时他学的是经济,对机械一窍不通,但不服输的他购买了相关资料,白天向师傅学操作,晚上学习琢磨,学会了再教其他员工……当他和弟弟看着第一块瓦从生产线下线的那一时刻,兄弟紧紧相拥在一起,热泪盈眶。第一步,迈出去了!

为了打开销路,杨彬带头背着瓦,哪里有修房子的,就去哪里推销,两年中,从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产品上市之初,他大部分时间都是背着几十斤的瓦往返在各个工地。

天道酬勤,经过几年的艰辛奋斗,现在公司拥有员工30余人,20多个销售点,年产值800余万元,产品销往安康10县区和湖北、商洛、汉中等地。

在公司仓库里,杨彬像抚摸孩子一样轻轻摸着一片片色彩靓丽的水泥瓦说道:“一个人无论多么成功都是有限的,只有懂得回报,才能成就真正的事业。我要用年轻的梦想和责任,用青春和热情,在故乡的热土上,谱写壮丽的创业之歌!” 见习记者 杨希

上篇:让用人制度改革释放事业单位活力
下篇:高温作业中暑可享工伤保险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4/7/20140703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7/03/10681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