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祖祖辈辈的传说,永远不老的故事

——《陕西民间故事精选》简介

2023年09月05日

首先看一则故事:

乌鸦和喜鹊

有个地方住着两个员外,一个姓柳,一个姓赵。两家都在修屋造房,请乌鸦和喜鹊来参加上梁仪式。到了柳员外家,乌鸦大吃大喝之后,假装对修造房屋是个行家,东瞧瞧山墙,西瞅瞅屋架,就扯开喉咙乱喝彩:“好哇!好哇!”喜鹊呢,它不吃不喝,先对着屋架仔细打量一番,发现有问题,立即叫道:“差差差!差差差!”柳员外是个爱吉利的人,立即把喜鹊赶跑了。

到了赵员外家,乌鸦吃喝之后,又扯开喉咙“好哇!好哇”地恭维了一通。喜鹊发现屋架也有问题,不顾空腹劳累,又叫道:“差差差!差差差!”赵员外是个实在人,心想,喜鹊这样叫,肯定什么地方有麻达,于是叫匠人仔细检查,真的发现了差错,急忙拆下来重架。

就在两家新屋落成的这天晚上,忽然刮起了狂风。柳员外的新屋没抗住狂风,“哗啦啦”一声塌了。而赵员外的新屋,却没一点事儿。

从那时起,人们就厌恶乌鸦,把它那“好哇!好哇”的叫声当作不祥之兆。人们喜欢“差差差”的喜鹊,只要它一叫,人们就感到要大喜临门了。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语言简练朴实,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陕西地方风味;二是使用了象征这一写作手法(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一个道理:虚荣误事,求实成家。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三是将动物拟人化,生动形象,惟妙惟肖,使要说明的道理更加浅显,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得以领悟和接受。

这是《陕西民间故事精选》中的一篇故事,其他故事还有很多(共计279篇)。例如:夸父追日虽然因渴而死,手杖却化作广阔的桃林;精卫淹死在东海里,竟然演绎出一场衔木填海的壮举。仓颉怎样创造了文字,周幽王因何失了江山。姜子牙成名前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诸葛亮何以死治司马懿。鲤鱼成龙跃龙门,豹子拜师学上树等等。这些故事按表述内容分作“神话篇”“传说篇”和“故事篇”三个大类。“传说篇”又分为人物传说、地方传说、风物传说、动植物传说等小类;“故事篇”中又分动物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机智人物故事等小类。全书较为系统地收录了陕西全省包括关中陕北陕南三个大区的民间故事精华篇章。

民间故事主要是集体创作,并借助口头传播,具有丰富的社会学意义,既保存了人类起源的生命记忆、思维方式,又体现了民间的社会价值观、审美意识及风尚习俗。而陕西特别是关中地区因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民间故事中所反映的意义已超越了其地方区域的概念,与中华民族的共性相一致,故事中所体现的精神文化,已成为人们日常的思维习惯及行为方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蕴含并彰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可以这么说,民间文学是数千年来中国普通百姓家里孩子的启蒙文学。由于物质财富的匮乏,普通百姓的孩子很少去学堂读书。他们启蒙的导师,就是在劳作之余田间地头休息时能说会道的父老,这些父老嘴里能讲出许多“段子”,这些“段子”往往机智幽默,富有智慧;或者就是仲夏之夜在场院中纳凉、漫漫冬夜在炕头絮叨的爷爷奶奶,这些爷爷奶奶富有幻想,他们中的“故事篓子”,往往是少年儿童心目中的亲切慈祥的偶像,成群结队的孩子,常常环绕在他们的身边膝下,有滋有味地聆听他们讲天上的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故事,或是鬼怪精灵的神奇传说。

如果说《论语》《孟子》《三字经》《百家姓》及唐诗是古时学堂里少年的启蒙读本,那么民间故事就是普通百姓的孩子的启蒙圣经。前者学的是语言文字知识,后者得到的是某种为人处世的智慧或道理。

我以为,当代孩子生活在知识爆炸的社会里,他们不缺乏知识,甚或时不时会厌倦所谓的知识(课本里的死知识)。倘若让他们听听或看看这集众人智慧于一体的、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说不定他们会眼前一亮,心灵得以滋润,得到大人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民间故事是祖祖辈辈的传说,永远不老的故事。我愿意将这本由陕西资深民间文艺工作者梁澄清选编的三秦出版社出版的《陕西民间故事精选》,推荐给所有的大人和孩子。

□高立民

上篇:没有了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7/04/10685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