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胡小黎大学毕业后,养过牛、开过酿造厂、卖过古玩,在屡战屡败后,最终挽起裤腿走进了农田。
2000年7月,20岁的胡小黎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进入社会她才发现,要找一个对口的工作实在太难。毕业后,家里一系列的变故,让她绞尽脑汁想法子挣钱。“搞过古玩、开过酿造厂,还养过肉牛,但都没有成功。当时看着那么多牛一夜间死去,心里难受极了。”虽然一次又一次被打击,但胡小黎从未放弃创业的梦想。
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胡小黎在网上看到郑州女孩种红薯的创业故事,便萌发了种植红薯的想法。说干就干,她在婆婆家的5亩地里种上了红薯。“这真是瓜娃!”村里人看到后都冷嘲热讽说:“那么多年的书白念了,最终还要当农民。”“那两年,我在村里从没抬着头走路。”胡小黎说。即便如此,她依旧倔强、孤单地前行着。
胡小黎一边种田一边摸索,通过网络她得知新品种红薯的叶子也可食用,被称为“皇后菜”,营养价值很高。于是她专门跑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取经”,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并引进了果薯、紫薯等新品种。
“每次路过饭店的时候,我都会有进去推销的冲动。”胡小黎说,推销红薯叶子的过程很坎坷。“第一次进入一家饭店,把红薯叶子推荐给饭店老板,人家说,你这不是糊弄人么?这东西就是喂猪喂牛的,人咋能吃呢?就把我轰出来了。”
为了让客户相信红薯叶的营养价值,胡小黎将采摘的红薯叶送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检测,拿着检测报告和样品让饭店试卖。终于,她获得了成功,多家饭店认可了她的产品,并和她签下了几年的订购合同。
创业成功了,胡小黎并不满足于个人的成就,她希望带领更多乡亲致富。2009年,胡小黎领头成立了红薯专业合作社,她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建立了红薯基地。并于今年年初,发展了30多户农民进行“特色种薯”,辐射到蒲城、临潼、蓝田等地。如今,胡小黎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全家人都来给她帮忙,哥哥送货、父亲采摘,忙得不亦乐乎。
胡小黎说:“我的梦想是建立‘社区农业’,开办一个‘假日农场’。邀请城里的市民加入进来,平时给他们配送新鲜蔬菜,周末闲暇时,让他们到农场劳动,亲自下地种红薯,享受劳动的乐趣。” 见习记者 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