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业公司下属的魏墙煤业项目施工现场,有这样一幕情景,在陕北肆虐的沙尘暴中,一位头戴安全帽的年轻人正冒着风沙一丝不苟地巡查着工地机电设备上的每一条线路,每一道工序。他叫张健,一位80后,是魏墙煤业公司机电部副经理,无论严寒酷暑、阴晴雨雪,他每天一大早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工地现场查看一周,然后才踏实放心地回到办公室。他常常告诫身边的人:“确保现场机电设施设备的安全与正常运转,是我们机电员工的天职。”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光在平时,即就是在突发性设施设备抢修中,他也总是冲在前面。魏墙煤矿开建的那年,生产辅助区土建工程由于环境复杂、任务繁重,工地上“急难险重”的工作随时发生,电是设备动力之源,如何又快又好的完成铺设送电任务,这给机电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张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人手少,工作紧的情况下,及时组织机电部人员加班加点投入到了场区线路设施的建设之中。那阵,正是陕北的严冬,张健带领同事们顶着刺骨的寒风,在雪地现场,每天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手脚冻伤了,脸皮吹裂了,为了抢时间争速度,他根本顾不上这些了。有时工作太晚,累得不行了,为了省事,回到宿舍就凑合着吃点泡面什么的。长年累月这样的生活,再好的身体也难以吃消,有次一连几个月没有休假,营养又跟不上,加上患上严重的感冒,高烧到40多度,同事们觉得这下不得了了,可张健第二天却又出现在工地上,还说自己有治这病的偏方:“猛干活出出汗,什么样的感冒都好了。”可大家心里明白,他是放心不下手头的工作。后来,同事们对他开玩笑地说:“都像你这样治感冒,医院药店恐怕都要关门了。”
去年正逢百天大干,随着魏墙煤矿项目进度不断加快、施工规模持续扩大,一度用电因设计缺陷负荷常常超载而出现跳闸,有时最多一天出现20多次,由此现场用电安全及施工安全处处告急,同时又严重地阻碍了项目工程进度。为了及早确保项目施工用电和安全,他起早贪黑跟随公司领导奔波在榆林与横山之间,苦口婆心地与当地政府和电力部门协商如何保证项目施工用电方案,最终在张健合理巧妙的构思设计及运作下,电力部门优先对他们的供电设备进行了改造,将变电所10KV出线电流由200A增至400A,用电负荷一下增加到4500KW,从而在根本上满足了建设生产安全用电的需要。
提起魏墙煤业输电项目35KV架空线路工程施工,同事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张健在线路施工中真是出大力了”。此项架空线路全长设计8公里,中途架设铁塔28基,但是由于铁塔基础征地受阻,迟迟不能开工建设,这也引起了集团公司高层的高度重视,还专门就此在榆林召开了协调会。直到那年年底这工程终于冲破重重困难开工了。为了加快工期,确保项目施工安全,在陕北冬季-20℃寒冷和夏季高达40℃的高温天气中,张健驻守在施工现场,除每天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正常例行工作外,还随时准备处置解决施工存在的突发问题。有次,施工途中,一伙村民在不清楚事情原委的情况下,聚集到工地闹事,致使一连数天无法施工。张健虽然年轻,可遇事不鲁莽,办事沉着冷静,不武断专行,他先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针对具体问题充分发挥当地人的协调作用,对村民道明原委,有理有据,加上登门拜访、苦口婆心,最终说服劝退了闹事的村民。在张健与施工队等各方的积极协调、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此项目塔基施工任务,从而为大规模的煤矿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张健就是凭借这样的一种责任心,工作热情与干劲,认真、实干地兑现着他的铮铮誓言。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了公司的认可,去年他连续被矿业公司授予安全先进个人与“党员示范岗”的光荣称号。
(邢建海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