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雨
前几天,初中同学回乡聚会。乍逢同村几个阔别多年、相隔千里的伙伴,无意间谈起家乡的小河,个个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把我的记忆带到了童年的时光。
我的故乡位于渭北高原,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少雨闷热,山川地貌,典型的北国风光。村子东面是绵延不断的沟壑,沟底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小河名不经传,以至于在我们那一段连名字也没有,这里气候湿润,山清水秀,与塬上的景色大相径庭,颇有点水乡的韵味。我们称它为“小江南”。
小河不大,夹在两山之间,从西北向东南缓缓流着;小河不宽,几步就可跨过,成为比邻两县的天然分界线。春秋之时,河水恬静,宛若处子,酷夏时分,轻声咆哮,急如狡兔。河中水草鲜美,鱼虾成群。芦苇迎风摇曳,蜻蜓快乐起舞。河堤两岸,草木茂盛,鲜花盛开,蝶飞蜂舞,蝉鸣虫唱。远山崖相望,层峦叠嶂。
河上游有一个神秘的的“黑水潭”,“黑水潭”位于陡峭的悬崖下。那里河道很宽,黛青色的水面泛着黑森森的寒光,山的轮廓倒映在水里,像海市蜃楼,若隐若现,透着莫测的神秘和诱惑。人们都说那里有水怪,从来没有人敢在这里下水,胆小的孩子更是不敢靠近。轻风乍起,水面波光粼粼,置身其间,让人遐想万千。
在河东岸距山脚约3—5米处有一汪山泉,直径一米见方,泉水冬暖夏凉,喝上一口,心旷神怡。泉眼只有拇指粗细,冒出的水柱约5公分高,那样子就像小鱼在跳跃。顽皮的孩子经常将手指伸进水里,企图堵住泉眼。泉水涓涓,穿石而过,悄然汇入小河。
对孩子们来说抓螃蟹、打鱼虾才是最快乐的。在没膝的水里快速搬起一块石头,双手一掬,掌心中螃蟹惊慌乱撞,河蚌倏地合上蚌壳。有的时侯,手指上还会挂着个螃蟹呢!打鱼虾的方法更是特别,直接在竹笼的笼畔上拴上一根绳子,放进水里拖着行走一段路程,再提起竹笼,就可看到水草里裹着的小鱼、小虾,择去浮萍杂物,小鱼虾就在里面活蹦乱跳。运气好的话,有时还可以捞上小鳖,鱼虾在油锅里一炸,焦黄爽口,聊补生活物质供应的匮缺。我们最喜爱蚌壳,像簸箕形的蚌壳,在石头上磨穿,挂在钥匙串上,就是一件精美的装饰品。
河的下游卵石林立,水势减缓,是天然的洗衣场所。大姑娘、小媳妇经常聚集在此,一边洗衣,一边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着。洗衣用的多是木制棒槌,和摘取的天然皂角。皂角沫在水面变幻各种各样的图案,青蛙欢快地跳来跳去,远处不时传来牧羊人高亢的歌声,谈笑声、捶布声、蝉鸣声、蛙叫声此起彼伏,遥相呼应。
黄河九曲蜿蜒,长江气势磅礴,渭河浊浪涛天。唯有家乡的小河,使我魂牵梦绕。它虽是无名之河,但对我来说,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倍感亲切,它和故乡的亲人一样,早已镌刻于我的脑海,流淌在我的血脉之中。
家乡的小河,我们的生命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