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对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陕焦化工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形势,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今年上半年,在全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公司以生产经营为引擎,攻坚克难促生产,凝心聚力谋发展,有效激发全员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企业在艰难中稳步前行。
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企业创新,实现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抵御危机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公司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选拔、激励和使用,在经营环境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对薪酬体系进行了调整,提高生产一线中夜班费、提高维修工岗位工资,新的薪酬体系改革充分体现了向一线岗位、关键岗位倾斜的原则,有效激发一线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公司不断拓宽技术人才队伍培养渠道,推行师带徒制度,进一步缓解关键岗位、工种技能人才断层现象和企业发展后续人才不足的实际问题,建立人才培养的双向考核机制,到目前为止,共有238对师徒签订了师带徒协议。为了进一步提升生产系统管理水平,公司面向生产系统公开招聘4名横大班调度长,进一步拓宽人才的使用渠道,为公司培养和储备优秀的技能人才,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用人环境和氛围,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创新绩效考核力度
公司创新考核模式,在公司总体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增加主管领导打分和部门间相互打分,加强上下级、部门与部门间的联系与沟通,拉大了绩效考核的极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公司突出了煤气供应量、水、电、汽、化工原料消耗和煤气转化率等指标考核,开展以提高化工产品产量为中心的横大班劳动竞赛。距统计,横大班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有力提升,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显著提高,焦炭及醇氨产量切实得到了提高,6月份醇氨单月产量开创了公司新的生产记录,突破16500吨大关,为公司稳产高效、扭亏增盈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强化成本管理控制
面对市场严峻的形势,成本倒挂现象日益严重,向成本管理要效益越来越成为企业冲出低谷的关键点。公司加强内部管理,狠抓各个环节的节能降耗工作,从领导到员工、从部门到岗位,级级有责任,层层抓落实,优化成本消耗,努力改善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公司上半年各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主营业务费用、财务费用等均有所下降。公司主体生产单位以“降本增效”为切入点,全面强化基础管理,深入挖掘生产经营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合理规避用电高峰,调整甲醇检修时间,为后期醇氨满负荷生产奠定基础。进一步加强焦炉管理,以销定产,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配煤比,发挥以化补焦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目前,焦炉回炉煤气严格控制在60%以内,煤气甲烷含量控制在24%以上,入炉煤挥发份保持在26以下,为后续甲醇生产提供稳定合格的原料气。焦油、粗苯、硫铵化工产品的回收率也提升至3.65%、1.17%、1.13%,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切实增加了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
提高新技术引用
公司进一步提高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质量,使资源得到综合利用。焦化企业的脱硫废液处理一直以来都是行业的难题,为解决脱硫废液配入配合煤处理后导致设备腐蚀性、焦炭硫超标的问题,公司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000余万元在焦化二厂建设脱硫液提盐装置,有效脱除焦炉煤气中的硫化氢和氰化氢,从脱硫废液中提取高纯度精盐,使得脱硫废液得到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大大提高脱硫效率,使脱硫液可以循环利用。该项目已于7月20日试车运行,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明显。公司还与服务单位合作实施新型节能业务——合同能源管理(EMC),对生产系统的水轮机、循环水系统、焦一煤气鼓风机等进行优化改造,可大大降低运行成本,减少节流损失,提高效率和能量利用率,为公司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公司加强化验计量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对二级单位甲醇和焦化一厂、焦化二厂的生化处理系统的化验统一归口管理,不仅实现了业务整合,使药品配置、工作流程、业务管理等得到有效监管,从根本上解决了部门间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的现象,同时也实现了人员整合,减少了操作人员,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大大提高了化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设备的利用率,对生产系统的均衡性和稳定性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
优化经营结构布局
公司始终把经营工作作为扭亏增盈的盈利点,突出经营工作的主导作用,抓供销两头,通过在产品售价和成本之间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原料部门积极降低入炉煤成本,逐步缩短调价区间,由每旬改为每周,在加强降价频率的同时,加大了降价幅度,同时充分发挥周边原料煤市场运距短、煤价低、市场稳定的优势,开发了铜川周边地区低廉高硫瘦煤市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原料煤价格较年初每吨最高降幅达210元,降本增效效果显著。销售部门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国内焦炭市场整体效益不佳的情况下,紧盯市场变化,合理消化库存,提高货款回收力度,加大了攀新钢、广西盛隆、信钢等高价位区域的发货力度,仅此一项为公司直接增效450万元。同时,还拓展了陕钢、四川两个市场,开发了陕钢、长江钢铁、四川德胜等一级焦市场,力求在新产品开发上寻求突破。运输处努力克服铁路流向限制、公路运输成本较高以及高价位区域开发缓慢因素的影响,与铁路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沟通,开通了西南高价位流向的铁路运输,前半年共发运焦炭14116车,单车装车吨位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61吨/车,为公司扭亏增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面对持续低迷的焦化市场,陕焦化工公司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危机,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机遇”,在技能人才培养和创新绩效考核上有效激发职工的能动性,通过新技术引用和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力求使经营工作有所突破,努力扭转目前被动局面,使企业尽快走出市场低谷,实现可持续发展。 (闵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