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头枕着边关的冷月,身披着雪雨风霜……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在渴望辉煌,都在赢得荣光……咱当兵的人,就是这个样。”这样的歌声时常掺和着机器轰鸣声在澄合矿业王村煤矿井下萦绕跃动,探其究竟,一名退伍军人,把工作现场当成了战场,没有豪言壮语,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百米井巷展现着一名军人的风采,他就是王村煤矿复转军人、机运队提煤班班长吕建宏。
初生牛犊不怕虎 苦练内功提技能
“那段日子,我像断了线的风筝,竭力想抓住一切可以让自己停稳的东西。”再次提及刚上班时的情景,吕建宏有些伤感。“我知道大家私下里都叫我‘跟班’、‘小二’,那我就要‘二’出个样来。”未满二十岁的吕建宏,退役复转来王村煤矿上班,对矿上的管理、生产等现状一无所知,什么事都要咨询别人。初次下井他蹑手蹑脚地跟在大家身后,有人调侃道,“建宏,当兵的都你这样,咱国家可就没靠头喽。”扛着大家伙的轰笑,他暗下决心要学习知识,提升技能。随后,他开始熟悉工作环境后,他发现自己在军营学到的知识与实践工作还相差很远。于是,翻看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便成为了吕建宏每天的必备功课。每天他都会抽出两个小时坚持学习设备操作、检修原理等方面的内容,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拜师仪式上,他也认了师傅,别人都一个师傅,他却说每个人都是他师傅,他总是在不停地向别人汲取知识,不会的、难懂的、技术类,统统记下来,慢慢研究品读。闲暇时候总会拿出自己的小本瞧瞧,现在他已经开始记录第三个本子了。去年,矿上的三绝展示大赛,他自信地报了名,在大家半信半疑的眼光中,他竟然获得大赛“技术能手”称号,大伙都朝他竖起了大拇指。
雷厉风行战前线 煤海弄潮显本色
不知从何时起,他每天凌晨5点起床,晚上11点回家,走点、看线、跑面,熟悉工作环境,在井下随处可见他的身影。矿上的荣誉榜中他的名字屡见不鲜。机运队提煤班主要负责380和主井两个区域,380设强力带、给煤机岗位。主井设主井上、主中下信号工,使用自动化提煤,380强力带系统及给煤机3人,主中上、下信号工2人,附加巡重工1人,担负着该矿井下四采、三下原煤拉运提升任务。自从当上机运队提煤班班长,肩上的担子重了。开工前,他总是先勘察现场作业环境,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出现问题,他总是扑在最前面。一次,他刚升井,井下打来电话说提煤机不转动了。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二话没说就带上工具又一次匆匆忙忙下了井,来到了问题现场。由于给煤司机的疏忽大意,机器底部的转轮上缠上了杂物,必须将其取出。他命人切断电源,自己迅速上前对机器进行全面检查,直到看着提煤机轰隆隆的转动起来后,他才长长地松了口气。“刚来班上时还给我当过跟班呢,现在已经是“技术大拿”喽,我还要向他请教学习呢。”信号工老刘这样评价他,“如今的他,是我们煤海战线上‘铁汉子’,是隐患的‘克星’。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班组总能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脱掉橄榄绿,穿上蓝矿服。参加工作十几年来,吕建宏始终以一名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所在的班组多次获得公司(局)“金牌班组”荣誉称号,他个人也多次获得“金牌班组长”、“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就这样,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用实际行动展现着永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张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