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他们是这样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

——子北采油厂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侧记

2023年09月06日

子北采油厂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出发,凝心聚力,开展了“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倡导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树立到一线服务职工的理念,落实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帮职工所需的宗旨要求。用密切联系职工的实效检验作风建设的成果,为企业长足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党员干部走进基层、走入职工,走出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做法、好经验。

党员下沉 在心灵上贴近职工

子北采油厂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党委及其成员有利于和职工血肉联系,有利于带领职工同心同德、满怀豪情去实现采油厂健康发展。做到了机关下移、党员下沉,拉近领导干部和职工的距离,以真心换真情,在心灵上贴近职工。党委书记朱延军在中心组学习会上指出:“审视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已连续五年实现三十万吨以上原油稳产,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更应看到,总有那么一层难以捅破的薄膜,遮挡在干部职工之间,隔离了干部与职工的密切联系,疏远了干部与职工的感情。这说明我们的群众观念还不够强,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手段缩短距离、升华感情。”于是,党委决定开展“下基层体验采油工生活”活动,让党员干部走进油区,了解职工,通过一起聊、一起想、一起干,用实干换信任,用行动展示作风。

党委把“下基层”活动定位为全厂动员,全体参与,不分上级下级,不分干部职工,所有党员一律把脚步迈向油区,踏进井场,接地气、养正气、得民气。打铁还需自身硬。他们从副处级以上领导带头做起,一级带着一级走,一级做给一级看。每名班子成员都有自己的联系点,都到井场和采油工密切合作,打扫井场卫生不怕吃苦,检修抽油机故障没有怕累,聊家常,切磋技艺,听呼声,解决问题。他们坚决执行“八项规定”,轻车简从,默默无闻,不搞陪同,不搞形式,树立“风清气正”的领导形象,做到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困难排除在井场。

“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职工普遍反应,“领导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基层人员也觉得工作好做了,“跑半天路敲门办事脸难看”的现象已成为历史。正像南沟岔采油队柳岩说的那样:“过去一纸文字转变作风,现在领导示范职工紧随其后转变作风,效果就是不一样”。厂长魏德贤在采油大队的一次座谈会上强调:“作风建设永无止境,与职工同行,为职工服务,引职工前行,要成为子北采油厂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永远的行动。”

服务一线 赢得信赖

该厂党委始终把解决维护职工利益、实现稳产高效、党员干部不作为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教育党员深入实际、深入职工,虚心听取意见,诚心接受监督,坚决整治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作风漂浮现象。做到了“下基层”和维护职工利益相结合,和推进采油厂各项工作相结合,用职工得实惠、用采油厂生产指标检验“下基层”成效。党委书记朱延军在征询意见会上指出:“从子北采油厂干部队伍现状看,实现‘把厂子建好、队伍带好、工作做好、事务管好’,我们最需要的依然是发扬‘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把党员干部“下基层”常态化、制度化,让职工真正体会到作风建设带来的变化,促进企业加快发展”。他们始终秉持“到基层关爱员工、到基层服务生产、到基层推动发展”的理念,增进了感情,推动了工作。

朱延军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同时,亲自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南沟岔采油队宋家坪区队油井进行了地下、地面情况评估,经过精心测算,把油井分为优质井、健康井、亚健康井、病态井四个类别,并依据地下技术基数、地面设备情况制定了四类井评定标准,确立了稳产降耗前提下的“保持优质井、提升健康井、根治亚健康井、消灭病态井”动态管理机制,确定了“以类划分、以井定岗、以产定绩,绩效挂钩,严考核、硬兑现”管理办法,并依据这一思路,合理制定了各个层面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保障措施等,把原油生产纳入精细化管理,形成了独具子北采油厂鲜明特色的“呵护油井”目标责任制管理方案。目前,此项工作已付诸试行,有望在年底前全面推广。

党委一班人通过与基层职工同甘共苦,风雨相携,心手相连,实现了与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聚焦油井,提高效益目标。正像厂长魏德贤说的那样:“我们在践行群众路线中,确立了‘党建引领、文化提升、科技支撑、节能降耗’高效管理办法,把机关单位、职能部门与原油生产紧密衔接,实现科技人员一线利用,工艺技术相互支撑,设施设备调节使用,油区之间平衡发展,既不增加财力负担,又提高了生产能力,打造了独具子北特色‘呵护油井’新格局,这是我们坚持不懈开展‘下基层’活动的最大成果。”

建立长效机制 让下基层制度化

面对“下基层”取得的实际成果,该厂党委及时总结经验,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他们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兼顾长期目标,重视短期效应,不断提高服务职工、提升生产能力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他们通过实践,形成了一整套面向职工、聚焦油井比较系统的办法,经过不断完善,取得了较好成绩。他们规范了党员干部下基层行为,提出人在基层,心在油井,做出让基层人员看得见、摸得着、感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成绩,努力让教育实践活动的好经验、好办法留得住、用得着、见实效。他们建立了党员干部下基层台账,把解决什么问题,见到什么实效,职工有何感受,油区有何变化作为第一手资料,让职工评判,让油井鉴定,让效益讲话,为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为推行“呵护油井、一井一策”打下了基础。

通过开展“下基层”活动,子北采油厂党员干部走进了油区,丢掉了官气、娇气、傲气,与职工交心,与油井厮守,增进了与职工的亲情,增长了与油井的感情。子北采油厂这一做法,把党的集体智慧深深植根于广大职工,植根于原油生产,努力实现党员干部与油井越走越亲,与职工常联常新,践行了群众路线、促进了生产经营工作和企业的内涵式发展。 (黄林森 王娟 折娟娟)

上篇:没有了
下篇:榆炼检修“三步走”教育实践重实效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8/08/11350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