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我是一个“兵”

——吴起采油厂两个复转军人的故事

2023年09月06日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举措,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但令人感动的是,一批年轻的80后退伍军人,在油田工作岗位上,始终保持着军人的风范,笑对人生,感恩生活,以一种乐观阳光的生活态度追求着他们的人生价值。在“八一”期间,让我们走进油田生产一线的退伍军人,感受他们平凡而真实的故事。

张凤:大家的“开心果”

2008年12月,从山东德州95949部队退伍的女兵张凤,带着自己的青春梦想走进吴起采油厂,成为一名采油工。家人告诉她采油工工作很辛苦,长年累月坚守大山深处,她却自信的说:“苦,有新兵连集训苦吗?”。

面对陌生的采油工作,好强的张凤一头扎进油井保养维护、取样化验、报表填写等常规工作中。由于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几个月下来,皮肤变黑了、手起茧了,但她很从一个门外汉变为一个“老八式”,每一项工作流程都了如指掌,几米高的抽油机也能轻松自如地爬上爬下。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工作中,张凤始终以一名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采油工到培训管理,再到生产运行科材料统计、调度员、信息员,每到一个岗位,她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每变换一个岗位,总是以微笑面对挑战,总是把笑声留给身边的同事。

生产运行科信息员高延炎说,张凤工作起来雷厉风行,干啥从不拖拉,有一种军人的气质,平时和同事相处也非常融洽,她是我们大家的“开心果”。

张凤现在从事的信息统计工作繁琐而枯燥,精确度要求不能有一点儿差错。每天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经常值班要到深更半夜,但她却对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充满了兴趣。她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很荣幸能进入延长石油工作,以后不管在哪一个工作岗位,永远都会以一名军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做到更好”。

在吴起采油厂,不光让张凤有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也让她收获了爱情。丈夫巴小虎是一名采油工,每月休假在家能呆的时间屈指可数,柴米油盐所有家长里短的事都包在了她这个“女兵”身上。张凤喜欢音乐,一家三口团聚的时候,她总要给丈夫和儿子唱几首军营歌曲,回味那段终生难忘的军旅生活。

高小勇:油田卫士

“军人”这个神圣而庄严的称谓,在吴起采油厂保卫科二中队中队长高小勇的眼里,那就是服从命令、保家卫国的代名词。2002年离开部队走进吴起采油厂的高小勇,一干就是整整十二年,井区巡查、运油车辆路查等是他每天工作的必修课。用他自己的话说,同在部队一样,执行命令、保卫油田依然是他永久不变的职责。

提起在部队的生活,高小勇至今记忆犹新,他说“短短几年的部队生活,奠定了他人生的基础。”退伍10多年,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他依然保持当年在部队养成的习惯:办公室整整齐齐,宿舍整洁划一,一声哨响,高小勇和他的同事迅速在办公室门口完成了集结,投入到了新一天的工作中。作为中队长的他,在同事眼里,既是要求严格、纪律严明的领导,又是保卫油田、冲锋陷阵的油田卫士,更是乐于助人、敢于承担的好兄弟。同事刘彦君说高队长在他心目当中,不仅工作相当出色,且在同事间互帮互助,谁的家庭有困难他就帮助谁,尤其是敢于同油贩子作斗争,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冲在第一线,是他和同事学习的榜样。

在吴起采油厂保卫科工作的十多年里,高小勇曾先后多次获得“部门和厂级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在高小勇看来,荣誉是组织对他工作的肯定与鼓励,是用来时时鞭策他积极工作、不断前行的源动力。保卫科的工作没有定时的上下班时间,突如其来的任务和状况对他来说,早已习以为常。高小勇说:“井区、联合站、各个路口检查运油车辆,保护好吴起原油不外流就是我对自身价值最好的体现,也是我回报企业与家人的最好方式。”

(张萍 袁建 张峰 王建东)

上篇:孝心无限
下篇: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4/8/20140815Y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8/15/11375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