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份,澄合董矿分公司采一队单面月产原煤11.6698万吨,这是澄合矿业公司建局以来的最高生产记录。而翻开董矿分公司7月份的生产报表,可以清楚地看到截至7月30日四点班共生产原煤12.3098万吨,这个数字也创造了董家河建矿34年以来月产原煤的最高记录。
面临困境,思想压力变动力。这一个个数字奇迹的背后,却是董矿人面临煤炭低潮,不畏艰难、逆势而上砥砺前行创造出的传奇。煤炭市场不景气,董矿人没有坐等形势好转,而是从上到下,来了一次思想革新。首先,深入开展了以“董矿明天怎么办”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全矿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正视问题,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战胜困难,推动矿井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同时,开展了“三实三讲”大讨论活动,并结合自己的文化特点,提炼出“三实三讲”文化理念。即“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讲大局、讲协调、讲奉献”,给干部职工注入一支强心针,重塑信心,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明确目标,积极应对“煤市寒冬”。该公司结合当前矿业公司经营环境的需要,提出了“一井、一区、一面、一百万”的4个一应对办法。把提高原煤产量放在第一位,出台了激励机制,将计划产量划分档次,职工产煤越多收入越高;充分发挥综采优势,提高原煤回采率;做到班班有矿级以上管理人员跟班盯守,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安全生产竞赛”,队与队、班与班、人与人之间比产量、比安全、比质量、比回收、比效益、比奉献,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为了提高单产效率,还针对煤柱采区面小、可采储量低、人员工效低的实际情况,在今年整体关闭开采系统复杂的煤柱采区,结束双面并行的生产格局,在22518工作面的基础上布置22517超大工作面。通过对矿井采区结构的调整,确保矿井接续安全高产高效,实现矿井采面由“双”变“单”后产能由“低”变“高”,日产稳定在5000吨以上,初步形成“一井一区一面一百万”的生产格局和能力。
重塑观念,经营工作摆在头。煤产的再多,卖不出去也不行,加之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如何是好?面临这些问题,董矿分公司改变以往只抓安全生产的弊习,拔高经营地位,把经营工作摆在与安全和生产同等位置,提出了“提产量、降成本,提煤质、增效益”12字应对办法。煤质的提升,保证了外销的顺畅,原煤生产、煤质管理和外运的有机结合,使产销量抵消了成本压力,经营出了效益,也使董矿分公司成为了公司(局)为数不多的“逆势营利”矿井。 (雷飞京 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