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国安·
9月1日,一批法律从当日起生效,其中就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于是我们读到这样的新闻:“上下班买菜受伤算工伤”。同时,还有另一条新闻:“广东省总副主席:下班买菜不小心摔伤不算工伤”。
粗看起来,两条新闻似乎有点针锋相对,甚至好像是广东省总副主席要推翻最高法的司法解释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这里面存在误读。
《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6)项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其实就是具体界定“上下班途中”的。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政策与指导案例》中曾明确:“上下班途中”,应当理解为“在合理时间内,为上下班而往返住处和工作单位之间的合理路径之中,该路径可能有多种选择,不一定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唯一的路径。既不能机械地理解为从单位到住处之间的最近路径,也不能理解为平时经常选择的路径,更不能以用人单位提供的路径作为职工上下班的唯一路径”。2014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把“合理时间”“合理路径”再进一步具体化为四种情形,而上下班途中买菜则是作为“合理路径”的一个例证,因此在宣传时被简化为“上下班买菜受伤算工伤”。
应该看到,最高法的解释只是确认上下班途中买菜属于“合理路径”,可以界定为“上下班途中”。但是否可以享受工伤保险,还必须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的其他规定,必须同时具备这样四个要素:1.双方建立的是劳动关系;2.发生伤害事故是在合理的上下班途中;3.责任事故认定中,本人无责、负次要责任或同等责任,或责任难以认定;4.伤害是由于交通事故(包含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所导致。可见,“下班途中买菜再回家”,只是符合“合理的上下班途中”这一要素而已,能否认定为工伤还要看是否同时满足另外三个要素。假如其他三个要素不全符合,上下班途中买菜还是不可能算工伤的。
可见,媒体把最高法的新规解释为“上下班买菜受伤算工伤”是掐头去尾了,让人误以为只要是上下班途中买菜受伤都可以算工伤,因此产生了误解。新闻宣传还是需要全面准确,力戒断章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