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航工业华燕支柱民品智能非接触式纺纱机在福建永安样板工厂与客户实现设备交接,正式投入使用。在新纺机从无到有的三年里,华燕民品部以新纺机研发为平台,通过创新师带徒考核、关注保护青年设计员成长、制定技术奖励制度等措施创新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在新纺机研制成功的同时,收获了一支学习欲望强烈、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水平过硬的青年研发人才队伍,逐步构筑起“60后压阵、70后中坚、80后挑担”的“678”人才梯队,为公司青年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优化提供了借鉴。
徒弟“考核”师傅
民品部近三年入厂大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6%,这一比例还在持续走高,青年职工的培养始终是民品部人才培养的重头戏。为激发师带徒的积极性,提升青年职工的工作能力,民品部在公司“传帮带”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按照新纺机控制、结构等不同组别,每月由徒弟对师傅进行无记名打分。对排名靠前的师傅,民品部进行分级奖励,对连续三个月排名靠后的师傅,部门领导与其谈话,并采取停发补贴或取消带徒资格的方式进行诫勉。
新的“传帮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师带徒的热情,老师傅兢兢业业干好各项工作的同时,主动花心思、想办法,以大课题流程套小课题研究,向青年设计员压担子、分任务,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技之长和工作经验传授给徒弟,师傅与师傅、徒弟与徒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比较,一个教得尽心尽力,一个学得酣畅淋漓。
青年设计员代明在师傅的悉心教导下,从零开始,学习纺纱机专业知识,经过三年的历练,现已独立完成新纺机气动系统设计和结构优化,并主管气动系统装配现场的调试工作。谈起自己参与研发新纺纱机的经历和感悟,代明说:“制度对我们年轻人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刚参加工作,我就来到民品部,师傅的指导、项目的历练‘催熟’了我,也使我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关注保护青年设计员成长
为有效刺激青年职工求知求教的兴奋点,评估青年设计员成长的实际效果,民品部制定了保护青年设计员专项考核制度。三年保护期内的青年设计员按入厂时间分组,每季末向部门领导和技术骨干“述职”,内容涉及学习体会、工作困难、近期规划等,部门领导和技术骨干常常在会上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考核大会”成了“谈心大会”。
会后,部门领导和技术骨干根据青年设计员的工作业绩进行无记名打分,民品部对每组排名靠前人员进行奖励,对排名最后的人员,部门领导进行帮扶谈话,考核排序也将作为年底奖金发放的依据,以促使青年设计员总结、反思自己季度内的工作,力求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年轻人因为没有观念上的束缚,敢拼敢干,创造了很多惊喜。赵明凯进厂不满三年,便独立完成了十余万字、五百多张图片的新纺机说明书编制工作,提到自己的快速成长,赵明凯说:“对青年设计员而言,自身的排名顺序让我们牢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每季度的‘谈心大会’体现了部门领导和各位师傅对我们成长的认可和督促,有了认可和督促,我们就有了学习热情!”
制定技术奖励制度
为营造勤于技术钻研、敢于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励研发人员进一步申报技术专利、发表学术论文,民品部根据部内实际情况制定了技术创新工作奖励制度,鼓励青年设计员主动提出新观点、新看法,并与老师傅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从申报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在国家级或行业内部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到获得公司技术攻关奖项,民品部均有不同程度奖励,个人完成的项目由完成人独享奖励,多人共同完成的项目由第一完成人制定奖励分配方案,部门领导不参与分配。据统计,2013年民品部共申请专利19项,其中11项获得授权,8项进入公示。
创新模式,注重实效,搭建平台,鼓励成才,中航工业华燕多举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了广大青年职工立足本职、钻研技术的积极性,带动提升了公司整体人才培养水平。 (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