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开学不收礼要承诺更需行动

2023年09月07日

杨飞

日前,教育部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新学期到来之际,洛阳市市直中小学全体教师积极响应教育部规定,将签署一封不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的个人承诺书。洛阳市教育局还公布了举报电话,接受学生和家长监督。(8月30日《洛阳晚报》)

按照往年惯例,为了求得老师对自己孩子能够多“关照”,从送贺卡到送物品,再到重重的“礼金卡”,新学期送礼俨然已经成了一种虽不合理却被默许的常态行为。当然,教师作为社会上最崇高的职业之一,担负着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任,如今受到家长“青睐”,客观上也是对其工作的一种肯定。

只是若从小贺卡变成“大金卡”,任由送礼之风疯长,这种“功利性”教育不仅会破坏教育本身的纯洁性,无形中也损害了师道的尊严,最终会给教育带来极大危害。而今洛阳市直中小学全体教师签订不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的个人承诺书,就是在以承诺的形式提醒教师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荣誉,严格自律,做一个风清气正的人民教师,值得我们点赞。

但自律之外,必要的他律也同样重要。因为签订承诺书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其能否将不收礼的承诺落到实处,则更加值得我们深思。很多事实已经证明,若是失去了监督,全靠教师自律,往往并不能发挥作用。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加强监督,另一方面也倒逼着我们要从既有的法律法规方面来约束和限制包括教师在内的整个教育行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

事实上,与签订承诺书相比,完善的制度更能发挥效用。新加坡就曾规定教师节收礼超过50新币就属于受贿,我国香港也规定老师收礼最重将面临10万港元罚款及3年监禁。借鉴上述经验,我们就应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对教师收受礼金礼品数额、形式及相关处罚作出明确规定,恐怕如此才是拯救教师形象以及整顿整个教育行业各种不良风气的一剂良药。

再一方面,“家长不送礼,教师不用心教”,对于送礼的家长们来说,或许更多的都是出于这种畸形心态。如今要遏制如此怪状,除了教师严格恪守职业道德、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做到一碗水端平外,家长们更应明白,不论平时还是开学,一句祝福,一个拥抱,这种真挚的感谢,或许要比“送礼”来得更充实。种种合力之下,教师廉洁从教就将不再是梦想。

上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下篇:秋季开学工作平稳有序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4/9/20140904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9/04/11684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