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胡耀邦为什么深得人心

——《1965:胡耀邦早春行》序

2023年09月07日

2004年秋,我决心完成此事(指撰写《1965:胡耀邦早春行》)。到安康市档案局复印回当年供批判用的胡耀邦安康之行的材料,细读之后,无比激动和愤怒。激动的是,这些鲜为人知的材料竟然无人阅读过,使用过,是不是冥冥之中注定要我来完成的一件事业?愤怒的是,胡耀邦为安康人民做了这么多的好事,安康人民却知之甚少;胡耀邦安康之行讲话内容丰富多彩,而整他的人却攻击一点,不及其余;胡耀邦在安康提出的诸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干部的好坏要以生产成绩来衡量,要向前看,要抓大事,要解放思想,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按经济规律办事,等等,已成为上世纪80年代之后党和政府的政策、决策、口号和流行语,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无数,而他安康之行却被批判,从来就没有谁对他认真平反过。这对胡耀邦太不公正!

写胡耀邦的过程,也是思考胡耀邦的过程。

胡耀邦的安康之行,只有短暂的8天,是他波澜壮阔的人生中小小的插曲,但滴水映射太阳,插曲亦叫人荡气回肠。他的形象,永久留在了安康人民心中,他的精神,永远为安康人民赞颂。

胡耀邦为什么深得人心?

从他的安康之行可以看出,胡耀邦是一位理解人、善待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人。仁者爱人。他对犯错误的人,要求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他是一位饱经沧桑,也深受过错误路线迫害的人。他的工作方法不是疾风暴雨,而是和风细雨;不是残酷斗争,激烈对抗,而是讲事论理,抵达人心。我以为这是更符合人性的方法,用现在的话说,叫人性化关怀,叫富有亲和力。所以他深得人心。

从他的安康之行可以看出,胡耀邦是一位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人。胡耀邦在安康提出“两手抓,双丰收”;代表省上提出免掉安康的三千担棉花征购任务;提出农副土特产,谁给的价格高就卖给谁,按经济规律办事,等等,都是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都是为安康人民谋福利的事。所以他深得人心。

从他的安康之行可以看出,胡耀邦是一位雷厉风行的人。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绝不拖泥带水,能马上处理的事情马上处理,绝不研究研究。刀下见菜,立即行动是他的作风。所以他深得人心。

从他的安康之行可以看出,胡耀邦是一位琢磨事不琢磨人的人。他的安康之行,8天跑了7个县,全想的是安康的人思想如何解放,生产如何搞上去,哪里想过人事纠纷,哪里想过整人害人!所以,他深得人心。

从他的安康之行可以看出,胡耀邦是一位博闻强记,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的人。他听人短暂汇报,或者阅读有关资料之后,能记下那么多的数字,且准确无误;能把所见到的事很快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面。他的能力超强,让人心悦诚服。所以他深得人心。

从他的安康之行可以看出,胡耀邦是一位平易近人,不摆架子的人。一位真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公仆。所以他深得人心。

胡耀邦到安康,正是他刚从共青团中央书记到陕西省委代理第一书记的角色转换之际,也正是他年富力强,正欲大干一番事业之际。谁知他的安康之行却成了他“文革”前倒台的导火索,其后更有十年“文革”的作贱,失去了为党为民作出更大成绩的“黄金十年”。但他安康之行表现出的勇于改革、敢于开拓的精神和行为,的确如一股摧枯拉朽的旋风,似一道扫荡阴霾的闪电,像一声划裂长空的惊雷,让安康人的耳目为之一新。安康人至今把他的安康之行,看作是安康人民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是不无道理的。

在纪念自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媒体把胡耀邦、叶剑英等8人誉为中国当代的“改革八贤”。从胡耀邦的安康之行可以看出,胡耀邦的改革思想是由来已久的,他在“极左”思潮盛行的1965年,在“极左”思潮的重灾区安康提出的种种观点、措施,不仅显示了他作为一个改革家的雄才大略,更显示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超前胆识。胡耀邦在安康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他后来主持真理标准大讨论、全国性的冤假错案平反是一脉相承的。胡耀邦在安康的改革,可以看作他后来领导全国改革的一次尝试,安康是胡耀邦的一块改革试验田。了解胡耀邦的安康之行,一方面看他的壮志难酬,一方面又看到他的壮志必酬。与其说胡耀邦的安康之行是他折戟沉沙的人生低谷,不如说他的安康之行,是他人生最亮的亮点之一。在写胡耀邦之行时,我曾遍访档案馆,希望能找到一两张他安康之行的照片。很遗憾,一张也没找着。

当时的地委书记韦明海回忆说,记忆中安康地委没有宴请过一次胡书记。

那时不兴迎来送往,公款吃喝。

偏巧在写这部书稿的时候,我见到市上接待省上一位部长的“安排表”,谁在什么地方迎接,迎接到什么地方,谁陪、吃什么饭,都有非常详细的安排。

又听到一位为领导干部起草讲话稿的同志讲,那讲话稿有黑体、隶体、宋体几种不同的字体,把“各单位清点一下到场的人”,“有没有意见”,“散会之后在什么地方就餐”都打印的分分明明,台上的人只需按字体所标、发问、停顿就可以了。这样的官也着实好当了。

写胡耀邦的往事,发现我们不少人确实把我们党许多好的传统给丢掉了。难怪人们怀念胡耀邦。

人们怀念他,是怀念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一种传统。

多年以来,我的笔触一直都献给弱势群体。胡耀邦是我的笔触写到的最高级别的一位人物。胡耀邦,在我看来,也是被损害的一员。从心底来说,我是喜欢胡耀邦这个人的,他敢于直言,心地明净,虽然我们地位悬殊,但不排除心灵相通。我之所以要把他的安康之行写出来,就是献给他的一瓣心香。 □李大斌

上篇:没有了
下篇:用青春谱写梦幻的乐章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4/9/20140905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9/05/11687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