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情系大凉山

——西安至昆明快速列车民族小学课堂透视

2023年09月07日

会写自己名字吗?不会!

读过书吗?没有!

K165/166次列车上,大多数彝族适龄儿童入学状况堪忧……

8月30日上午9时许,宝成铁路线上,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列车驶入四川广元至江油段,10岁的彝族小姑娘吉车阿呷被邀请到餐车,参加列车流动民族小学开学第一课。阿呷拿起作业本填写年级和姓名,当写完“三年”两个字后,停顿不语,她说不会写“级”字。

阿呷说,自己读过二年级,今年在父母打工的砖窑场一边照看不满周岁的弟弟,一边给父母做饭。开学了,她准备回家上学。当天,在被邀请的孩子中,许多受教育的情况还不如阿呷。

彝族同胞伸援手 催生列车民族小学

8月29日,列车从西安发车,副列车长赵俊鹏同往常一样走进车厢,当看到彝族穿着、带孩子的旅客时,他便上前邀请孩子到餐车的民族小学上课。

39岁的赵俊鹏对彝族旅客有着特殊的感情。2010年8月19日,列车运行至宝成线德阳至广汉区段,洪水摧毁石亭江大桥五六号桥墩,列车脱线,15、16号车厢眼看就要坠河。危急时刻,两名彝族小伙子协助时任16、17号车厢列车员的赵俊鹏撞开车门,确保了219名旅客的安全转移。

生死关头,彝族同胞挺身而出。此后,K165/166次列车乘务组和车队便琢磨如何回报彝族同胞?该列车从西安到昆明,沿途经过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便成了大凉山彝族百姓出川的重要交通工具。运行淡季,每趟也有100多名彝族乘客。每逢彝族火把节、新年和农历新年等节日,几乎整列硬座车厢都是彝族旅客。

列车长郭大鹏介绍说,大凉山贫穷落后,人口约460万,其中四分之一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他们出行时背着、拉着、抱着孩子的现象很是普遍。有时,一节车厢就有二三十名适龄入学儿童。许多孩子从来没进过校门,没读过一天书,甚至不会说汉语。

给孩子们教些汉字吧?2011年10月起,此次列车率先在第二乘务组办起了“列车流动民族小学”,后来推广到列车八个乘务组。 (下转二版)

乘务员教孩子写汉字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4/9/20140910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9/10/11688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