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情系大凉山

——西安至昆明快速列车民族小学课堂透视

2023年09月07日

(上接一版)

学校偏远 考20分就是第一名

35岁的吉车阿呷父亲在书写自己名字时,只写出“吉车尔”三个字,小阿呷见状,夺过爸爸手中的笔,写上“切”字。“吉车尔切”,这是小阿呷爸爸的名字。

“会写几个字,还算是有文化的。”曾担任此趟列车十余年警务长的任玉明说,彝族乘客文化层次普遍偏低,有时,看到一节节硬座车厢坐满了彝族旅客,可要找个会写汉字的旅客协助办案,却往往走完整个列车都找不出一位。

30日当天,随机咨询的一些彝族旅客现状印证了任玉明的说法。这些彝族旅客,大多同吉车阿呷的家庭一样,有四五个孩子。吉车阿呷的家庭教育情况稍好,她是家里的老三,姐姐是老大,读七年级,哥哥是老二,读五年级。妹妹还小,6岁,还未读书。弟弟一岁零三个月。

吉车阿呷的父亲吉车尔切和妻子在砖厂打工,收入不高,又得供几个孩子读书。两口子只能暂时委屈老三吉车阿呷,让她照看弟弟妹妹,夫妇俩计划先赚钱,将来再让小阿呷复学。

在大凉山彝族自治州一些山区,孩子们不读书,除了上学难、师资力量薄弱和文盲较多的集体无意识等传统束缚外,还有一些原因:山区普遍超生,一家四五个孩子很正常,加上结婚彩礼过重、计划生育超生社会抚养费过高等原因,年轻的家长,结婚后,只得疲于彩礼费还款和为计划生育超生费打拼。

凉山州喜德县东河乡瓦尔小学罗校长证实,有一些孩子,确实是因家里交不起一百来元的书本费和校服费而失学的。

适龄儿童辍学和未读书者在大凉山似乎很普遍。凉山州美姑县巴普镇四季吉村,前年通路,去年通电,如今手机依然没有信号。村干部说,6到12岁适龄儿童94人,其中47名孩子处于未读书和辍学状态。缀学率高,就学者教育质量也让人揪心。孩子们说,该村小学三年才招生一次,只有一名代课老师,考试考20分就能拿第一名。

了解了这一教育现状,问起读过两年书的吉车阿呷,她的家是哪里的?她只会写“大坝乡小学”几个字就不足为奇了。

教几个汉字 让孩子有个美好回忆

吉车阿呷是幸运的,她参加了今年K165/166列车的开学第一课。聆听了列车员讲解的沿途地理知识,收到了文具盒、一打铅笔和几本作业本等礼物,还观看了动画片,学会了几个汉字。一堂40分钟的特殊课程结束后,小姑娘说,自己很开心。

在三年多的办学时间里,K165/166次列车上的民族小学每天都要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开设民族课堂,每节课时40分钟。授课内容包括看图识字、学写汉字和提供免费图书等。

列车民族小学发起人,列车长郭大勇谈起办学的情况时说,起初,教学设备都是因地取材,仅有一块简单的黑板,几根水彩笔和板擦,以及用作奖品的作业本和书包。每次出乘,经广元到江油段,返程,广汉到德阳段,换休的列车员都会走进车厢,邀请一些6到12岁的辍学彝族孩子,教他们学写两三个类似“人”“口”“手”“天”“地”“大”“小”等简单汉字。

列车民族小学办得有板有眼,淡季有时只有一个孩子,他们也正常开课。走进列车民族小学课堂,餐车内,写着“民族小学”的匾牌十分醒目;他们发给学生的作业本上盖着:“K165次英雄列车民族小学”红色双语印章。足见民族小学的规范程度。

“火车”“美好”这是郭大勇从众多汉字中选出来教授的内容之一。他说,这四个字中,“火车”代表铁路和他们的职业;“美好”是希望这些孩子们有个美好幸福的未来。

“不能保证每个孩子回家后都能读书,但至少可以给他们一个美好的回忆吧!”郭大勇说,他们只是抛砖引玉,说不定家长受到影响,会让孩子读书。

令郭大勇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个名叫马产么土牛,12岁的凉山州彝族女孩。2012年5月30日上午,郭大勇巡视硬座车厢寻找生源时看到一个背着妹妹,抱着弟弟的小女孩。得知小女孩是孤儿,没上过一天学,跟着叔叔婶婶外出打工,为他们看孩子做饭。课堂上,郭大勇教给她“土牛”和“三”这三个汉字。课程结束后,小姑娘抱着他不肯离开说想读书。郭大勇同孩子的叔叔沟通后,对方答应回老家联系学校让土牛读书。

为了更好地办好民族小学,今年春运期间,列车在卧铺和硬座车厢开设了两个供彝族孩子阅读的流动书屋和免费阅读书架。2月26日,省新闻出版局赠送了1500册图书,每组列车300余册。截至8月30日,K165/166次列车八组车体的儿童图书借阅达3410人次。

“今年原计划的图书阅读目标为1万人次,看来是达不到目标了。”西安铁路局成昆车队党总支书记费耀斌说,目前,彝族儿童阅读率还不是很高,教授学生也仅为300多人次,列车民族小学还需努力。

文/图 本报记者 薛生贵

上篇:宝鸡渭滨区首次公示新提拔干部财产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4/9/20140910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9/10/11689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