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杨文珠 王鹏超)自去年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服务团成立以来,服务团里的各位律师每周都要深入村镇、企业和农民家中,宣传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知识,并为重点经济项目提供论证、审查和公证等工作。截至目前,秦岭法律服务团已深入30多家企业、10多个乡镇进行宣传,服务受众达5万多人,提供法律服务200多项,累计金额已达15.8亿元。在西安市,像秦岭法律服务团这样忙碌在一线的执业律师共有1815名,他们默默地用法律为这座古城的平安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据西安市司法局律师管理处副处长李涛介绍,今年上半年,西安市各大法律服务团队为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和中小企业提供法律咨询3312次,审查合同600余份。
从西安市渭北工业园区法律服务团建立,到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法律服务团、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服务团以及“八水润西安”工程建设法律服务团的成立、运行,千余名律师忙碌的身影不时穿梭在项目服务中。
西安市司法局局长郭秦林介绍:“开展法律服务就是要我们的律师扑下身子,‘多顾茅庐’。在近年的法律服务中,我们探索出了将法律服务前置,实现法律服务与经济建设并轨发展的新路子,这是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各类法律服务团队建设过程中得出的一大经验。”
渭北工业区是西安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成立以来开局喜人,但工业区发展中遇到的诸多法律问题曾一度成为制约渭北加快发展的瓶颈。渭北工业园区法律服务团成立后,工业区就建立起了将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提前部署的“并轨制”,使工业区及项目建设单位和区内企业都享受到了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其实,在西安市开展的各类送法服务过程中,各位律师早已经成了古城人民法律咨询的‘活法典’。”西安市司法局律管处副处长李涛说。
随着西安市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相继建成,群众不出村、社区、乡镇、街道便可享受到快捷、高效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