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岩
HU7979航班由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平稳地降落了。走出机舱望着航站楼顶那繁体的“台湾桃园国际机场”几个大字,我知道,我的双脚终于踏上了祖国宝岛——台湾这块土地。
在台北,我看了总统府、市府,看了去蒋化结果之一的“民主纪念馆”(中正纪念堂)、“自由广场”,还去了孙中山纪念馆,到阳明山下参观了蒋宋夫妇的士林官邸,在故宫博物院近距离地观赏了镇馆之宝:翠玉白菜、毛公鼎、东坡肉形石,乘坐世界最高速度的电梯37秒登临“台北101”(曾经的世界第一、如今世界第三高的摩天大楼),站在89楼观景台,俯瞰了台北灯火阑珊的夜景。
随后,乘大巴沿高速经南投、嘉义、高雄、屏东一路南下,透过车窗但见庄稼遍野、稻田成片,槟榔树、椰子林、香蕉园随处可见,唯独见不到破旧的房屋,足以见证宝岛的美丽与富饶。
如果说,碧波荡漾的日月潭、林涛阵阵的阿里山,是宝岛的两张精美名片,那么,佛光寺的幽静、垦丁海景的壮美,以及折返台北途中所游览的太鲁阁大峡谷、野柳地质公园,则堪称台湾美景中最隽永、动人的画卷。
高雄的佛光山,是台湾最大的佛教圣地,拾级而上,两侧花团锦簇,罗汉林立。山上耸立一尊右掌朝前,左手下垂,双眼半闭,通体塑金的巨大佛像,以普渡众生的姿态俯视着人间。进入大雄宝殿,要脱鞋,光脚进去,不烧香,只献花朵,这样的礼佛方式,我还是第一次碰到。
台湾的地形如同个地瓜,最南端的垦丁宛若这地瓜的根节处。站立于此看着犹如百褶裙的海岸线,看着成片的珊瑚礁,看着太平洋、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在此相汇时的波涌浪卷,我的思绪也跟着起伏。
太鲁阁,台湾人称之为小三峡。当年蒋经国带领一帮大陆过来的老兵,在这里开山炸石,从高峡深谷中筑出了一条从花莲到埔里横跨台岛的穿山公路。如今被当局辟为旅游景区。走进公园,呈现在我眼前的是高耸深邃的峡谷地貌,俯下身来,探出头去,溪水在几十米深的谷底哗哗地流淌;仰头向上,山势非常陡峭,几乎呈90度笔直地挺拔在那里。山涧中还会突然冒出一个个小小的瀑布来,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但却在青白色大理石的映衬下,显得既险峻,又神奇。
在宝岛东北狭长的海岬上,有个叫野柳的地质公园。赭色的石坡俨然一片沃土,长满了高高低低、大大小小野性的石头。它们这一丛、那一簇,或聚或散,有的若蘑菇,有的若棋盘,有的似蜂窝,有的似烛台……最负盛名的便是那尊“女王头”。如此奇异的地貌,是地壳运动的功力与奇迹,也是千百万年时光与海水冲刷、侵蚀、风化的结晶。人们将其开发成公园,赋予石头以生命、活力与价值,无愧为天人一统、物我合一的典范,无愧是大自然的瑰宝。
八天七晚,环岛一圈,对台湾的认识再也不只停留在“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美丽的基隆港”、“绿岛像一条船”这么表面。
就要离开了,心中难舍,好在我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带回了美丽宝岛的山景、海景和街景,带回了一个可以触摸的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