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三服务”在基层

2023年09月07日

坚持“三个”抓手 开创工作新局面

——南郑县总工会践行“三服务”活动纪实

南郑县总工会在开展“三服务”活动中创新举措——“三个”抓手,使工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第一抓手:建立四项机制,汇聚正能量

建立主席抓主席、领导“下沉”的总揽机制。明确各镇、县直机关、系统(部门)工会主席为各个系统各单位“三服务”实践活动的“第一责任人”。

建立“三级联动”、活动下沉“接地气”的导向机制。建立健全工会干部服务基层、服务职工联点、联户制度,县总工会领导干部每人确定1个基层工会作为联系点,机关工作人员每人至少确定1个困难职工家庭作为联系户。各镇、县直机关、系统(部门)工会班子成员建立相应的联系点和联系户,与企业工会、与职工建立起长期直接联系,形成上级服务下级、全会服务职工的体系。建立各级工会“三服务”实践活动“公开承诺、实践承诺、接受评诺”制度,推行各级工会组织制定为职工办实事计划,实行公开承诺制。

建立“服务上门”、干部下沉“聚人气”的引领机制。全县工会干部深入企业、深入职工、深化服务,实行划片联企、点片结合,深入一线,说职工群众之话,访职工群众之情,解职工群众之忧,问职工群众之策,组织动员职工群众“身入”全面深化改革,“投入”建设“活力南郑、人文南郑、宜居南郑、美丽南郑”,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突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回应职工群众所需所盼;从全县职工队伍状况和工会工作现状出发,深入了解党政最忧、工作最急、职工最需的实际问题,认真谋划南郑工会“三服务”实践活动的具体任务。

建立“保障驱动”、经费下沉“激活力”的保障机制。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完善县对镇(企业)工会工作经费奖补机制,集县级工会有限资源和资金,县总工会年初一次性预算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以奖代补,集中扶持一批镇(企业)品牌工会,为一线职工提供针对性、专业化、普惠制的服务,把服务送到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心坎上”。

第二抓手:“零距离”服务,激活正效应

为了保证活动开展富有实效,南郑县总工会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确立了“坚持‘零距离’服务,激活正效应”为第二抓手的工作机制。

执著服务大局,助推发展。目前,全县开展劳动竞赛的工会达771个,其中,工会组织的企事业单位和职工参与劳动竞赛率达到85%以上,参与职工3.3万人次,全县重点工程和项目开展劳动竞赛活动达90%以上,组织开展职工劳动竞赛85场次,共创经济效益680多万元。

真诚服务基层,问计问需。县总工会机关干部分片区召开调研座谈会,听取各镇、县直机关、系统、部门工会及县直内企事业工会意见建议;通过电子平台,向46个基层工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组织召开各方代表座谈会10多场次,深入50家企业、100个班组,与企业法人、工会主席座谈交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征求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意见建议六大类46条,经过对所有意见和建议进行同类归集整理,共梳理出五个方面10条意见和建议。深入企业开展矛盾排查化解活动,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3起,并妥善解决31起。

倾心服务职工,帮困解难。全力实施“零距离”服务职工,结合“大走访、大调查”活动,动员全县230名工会干部深入全县62家企业、走访职工1860名,召开座谈会百余场次。通过与职工群众话家常、问冷暖、释疑虑、解烦忧,及时将职工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愿带回来,作为全县工会谋划工作、办好民生实事、推进共富惠民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抓手:坚持“双创”,健全新载体

为了探索建立健全“三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南郑工会确立了第三个抓手,就是在实践中,坚持按照“创新思路,创出特色”,健全“三服务”活动新载体的理念,扎实开展活动。

夯实组织网络基础建设。着力加强镇(街道)、村(社区)、产业园区非公制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建设,不断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

构建服务职工新平台。按照“会、站、家”一体化思路,集工会组织建设、职工帮扶服务和创建“职工之家”为一体,投资30万元,加快建设“南郑县职工服务中心”,转工会单一为困难救助服务向全县所有职工开展帮扶救助、创业服务、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大病互助、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努力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加快县工人俱乐部转型,积极引进具有教育资质的社会文化技能培训机构,联合投资80余万元,创建“南郑县职工教育培训基地”,面向全县广大职工(农民工),开展成人技术培训、职工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残疾人专项技术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专项技术培训,实现服务领域、服务对象、服务职能、服务方式的新拓展。

始终坚持充分发挥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深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完善职代会、职工董监事、集体合同等制度,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督促企业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落实职工休息休假权,加强职业病防治,保障职工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本报记者 杨志勇

提高“三服务”水平须念好“大、实、情”三字经

孙国伟

在全省工会“三服务”活动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上,要求全省各级工会要坚持不懈深入推进“三服务”活动,进一步扩大“三服务”活动的声势和成效,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提高“三服务”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实践证明,通过“三服务”活动,解决了一批党政最忧、基层最急、职工最需的问题,探索出了一些工会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通过“三服务”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工会为职工服务的力量,拓展了工会为职工服务的渠道,同时更为广大工会干部搭建了服务职工的平台。在“三服务”活动中广大工会干部服务职工的热情进一步激发,成效进一步显现。我认为,各级工会干部应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在努力提高“三服务”水平的同时须念好“大、实、情”三字经。

“大”就是服务大局,要将“大”字高高举过头顶。工会干部是“三服务”活动的积极践行者,就是要做到胸怀全局,政治上坚定自信、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高度自觉,始终保持高度政治敏锐性,看得清大势、站得稳立场、辨得清方向,把思想和行动融入服从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服从服务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大局、服从服务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之中,秉持“三服务”活动的内在要求,担当起服务重任,将活动持续不断地引向深入。

“实”就是着眼落实,要将“实”字重重踩在脚下。这是工会干部服务职工的根本,更是“三服务”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要深入实地,勇于直面职工矛盾,善于解决职工问题,工会干部不管在什么位置,无论处在什么条件,都要一心为民,脚踏实地,必须从细节入手,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将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每一个联系点、联系户盯紧跟实,真正在攻坚克难中施展才能,在应对考验中提升本领,在服务职工中成就事业。

“情”就是职工情,要将“情”字深深埋在心里。工会干部要牢牢把握全心全意服务职工的根本宗旨,将自己全部感情投入到服务职工之中。树立职工的愿望就是工会干部工作方向的理念,工作重心下移,时刻牵挂着职工,特别是要到职工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对基层、职工提出的问题,带着感情去解决,带着诚心去帮助,把服务范围、服务事项进一步细化,能解决的马上办,把“职工有困难、工会能帮扶”叫响做实。

“三服务”活动为工会干部提供了服务职工的广阔舞台,只有心到才能身到,站在职工立场、从职工利益出发,确保为职工解决更多的问题,办更多的实事。

职工满意我们就开心

——铜川市王益区总工会让“三服务”活动出实效

仲秋的铜川市王益区,细雨靡靡。在该区红旗街办翠溪社区附近,红旗街办副主任、街道工会联合会主席宋红英正忙着督促各家店面的工作人员清洗牌匾,打扫各自门前的卫生。站在一家店面的台阶上,宋红英偷空和记者聊了几句,接到一个电话,她急匆匆地走了。王益区总工会主席刘玉梅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区总工会组织开展“创国卫职工在行动”系列活动,组织成立了由劳模代表、工会干部组成的120人创卫志愿者队伍,开展创卫宣教及劳动实践活动。像宋红英这样忙碌的身影,就是广大职工参与创卫的一个缩影。

“确实有效果,以前脏乱的牌匾干净了,也没人乱扔垃圾了。全区职工创卫自觉性也提高了。”一直在社区蹲点的工会干部吴竞科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小吴已经在社区蹲点有段时间了,特别最近的连阴雨,他更是绷紧了神经,他所包抓的社区在一个地势较低的沟道里,卫生条件本来就比较差,加之矿区的老职工比较多,经常要做工作动员。遇上不理解的,小吴就自己动手干。

其实动员全区职工参与创卫只是工会服务大局的一个小小的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王益区总工会更加注重对于基层的帮扶和对职工的服务。

周伟利是铜川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名职工,家里几口人全靠她一个人挣工资养活,母亲还有病。不久前孩子考上了大学,由于考得不是很理想,她一直没有给别人提及此事。直到8月20号,公司工会主席刘翠玲问孩子考得怎么样时,她才说考上了。刘翠玲赶紧催她把孩子录取通知书拿来,并联系区总工会主席刘玉梅,及时帮她申请了助学金。“要不是公司工会和区总工会出面,孩子的学费我还真是发愁呢……”周伟利腼腆地说道。而该公司的另一名职工黄英振,自己腿摔断了,妻子又有心脏病,家庭生活举步维艰。在区总工会的联系下,帮助他和区上其他副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子进行帮扶。像这样的结对帮扶,共有327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对应327名贫困职工。区总工会还多方筹集帮扶救助资金20万元,慰问企业69家,涉及困难职工667户。铜川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工会主席刘翠玲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区工会的确给职工做了好多实事,我们大家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记者了解到,他们还建立了工会干部“1+2+3”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制度。即区总工会联系服务1家困难企业,班子成员联系服务2个基层单位,机关干部每人联系服务3名困难职工。早在今年年初,王益区总工会就下发了有关“三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并以此为契机,扎实推进,围绕服务基层,加强规范化建设。今年上半年已经新发展工会组织10个,新增会员300多人。在这个过程当中,王益区总工会还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大力推进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扩大中小非公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铜川饭店行政总厨、王益区餐饮行业工会联合会副主席解锋告诉记者,他也是工资集体协商的受益者,他的工资现在可以拿到1万元。该饭店的虎霞此前是饭店的一名服务员,起初工资只有200多元。如今,已经是餐饮部经理的虎霞月薪也在3000元以上,如果加上提成和效益工资,虎霞的月收入也可以突破5000元。“没有工资集体协商就没有个对比,也没有个标准,通过协商,大家的收入都得到了提高,现在年年都要给职工涨薪。”解锋如是说。

截至目前,王益区企业单独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102份,覆盖职工1.2万人;签订区域性专项集体合同7份、覆盖企业67家,职工8000人;签订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1份,覆盖企业10家,覆盖职工920人。

铜川市王益区总工会主席刘玉梅称,通过开展“三服务”活动,实现了工会工作新作为,职工群众更加满意了! 本报记者 兰增干

西安市莲湖区北院门街道总工会

搞好“三服务”当好职工“娘家人”

有困难找工会,有欠薪、有劳资纠纷找工会,没有工作也能找工会……街道工会一定帮大家解决问题,这是辖区职工群众对北院门街道总工会这个“娘家人”的真实感受。

你有困难我来帮

桂亚莉是西安市莲湖区北院门街道总工会2012年8月建档的困难职工。两年前,她的儿子考上大学,可一家人却高兴不起来,原来她的丈夫不久前被确诊为恶性肺癌,为给病危的丈夫治病,家里已负债累累,照顾丈夫的她又没了工作,一边是丈夫要钱救命,一边是孩子要钱上学,这两重压力压得她透不过气。街道总工会得知此事后,主动为其孩子办理了助学申请,资助1000元助学金。今年年初她的丈夫去世,街道总工会再次伸出了援手,送去慰问金1000元。桂大姐感动地说:“是工会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了我,让我重拾生活的信心。”

北院门街道总工会通过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建立信息通报制度,搭建工会救助平台,采取发放慰问金、开展捐款等方式,帮助269名困难职工渡过难关。

你有纠纷我来解

今年元月,在辖区恒利大厦施工的200多名农民工因为拿不到工资,准备采取堵路方式进行讨薪,街道总工会得知后主动介入,积极与职工代表进行沟通,并与工程建设的甲乙双方、区劳动监察、区建设局、辖区派出所取得联系,反复进行磋商协调,最终成功为恒利大厦农民工讨回工资款280余万元。拿到工钱的农民工向街道总工会领导表示感谢:“我们农民工不懂法、遇到事情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多亏有街道总工会,你们为了我们农民工去跟他们理论、去沟通协调,帮我们追回了血汗钱。”

北院门街道总工会通过基层工会信息直报制度,及时掌握基层劳动关系情况、劳动争议情况,并及时参与调解,帮助农民工和职工解决拖欠工资560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你想就业我来找

“真的太感谢你们帮我找到工作,我老公有电工证,能不能再麻烦你们帮他也找一份工作?”今年元月初,家住在白鹭湾的夏阳熟门熟路地来到北院门街道总工会。

今年39岁的夏阳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为了照顾孩子,她想找一份离家近、工作轻松点的工作。工会相继给她介绍了三份工作,她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能将工作继续下去。她原以为,自己把那三份工作都没有干好,工会肯定不会再给自己找工作了。没想到,在她再次提出工作意愿后不久,工会又给她找了一份超市收银员的工作。

像夏阳这样来街道总工会寻求帮助找工作的人几乎每天都有。街道总工会以“春风行动”为载体,建立辖区企业和职工的用工交流信息平台,先后组织辖区1800多名失业待业人员参加招聘会,累计签订用工意向书1262份,实现就业986人,为职工群众解决就业难的同时也为辖区企业有效解决了用工难。同时,为了提高辖区失业人员的劳动技能,街道总工会依托莲湖区职工技能培训学校,先后组织9860人参加电脑、创业、家政、中医保健、烹饪等各类培训班200余期,帮助1685人成功创业、3568人实现再就业。

本报记者 钟洁 通讯员 李波

白水县总工会

“三服务”焕发工会工作新活力

今年以来白水县总工会依据省市两级总工会的要求,全面部署,切实开展“三服务”活动。工会在调研的基础上,真实反映基层的实际情况和职工的意愿、呼声,将“三服务”做实、做细,真正取得实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在经济困境中,白水县工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出实招、办实事,组织职工为企业出谋划策,确保全县经济任务如期完成。

针对当前这种极其严峻的煤炭形势,煤炭局工会多次深入煤矿一线,调研煤矿当前生产经营情况、销售情况及资金周转情况等,掌握一手资料。同时积极配合县局成立的煤炭营销小组工作,帮助企业设法销售煤炭,服务煤矿,让损失减少到最小。全力帮助煤矿企业渡过难关,切实解决部分矿井存在的拖欠工人工资问题和个别伤残工人医疗赔偿纠纷。

加强建设,服务基层

履行工会基本职能,加快工会组建步伐。全县共有工会组织389家,涵盖单位811家,建会率达98%。村级工会组织185个,建会率达89%,基本做到了让外出农民工有“家”可归。

推动建立健全村级工会组织,加强村级工会规范化建设,指导所有建会村做到“三规范”,提出建设“六好”村工会组织,规范农民工入会和管理,采取“一次入会,务工通用、持证流动、进出登记”的工作方法,使本村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之前就被工会组织所吸纳,为每一位农民工上了“工会户口”,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工人员流动性大、季节性强、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突破难点,稳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为稳步推动全县工资集体协商,该县工会,与县考核办、人社局等相关部门配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各乡镇工会、行业性、区域性工会联合会,在下基层活动中,培养典型,根据实际需要积极指导企业工会按照程序和规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与职工进行面对面交流。前半年,工资集体协商签订130份,涵盖企业382个,签订率达92%。全县无一例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开展帮扶,服务职工

今年以来,该县工会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年初“双节”送温暖活动,共慰问困难职工、困难劳模686户,发放慰问金24.7万元,实施大病医疗救助了16名困难职工,救助资金3.7万元。不断完善了困难职工档案,坚持“发现一个,录入一个、帮扶一个”,进一步发挥帮扶中心常态化。

来工会办事的雷牙镇工会主席李民生提起工会开展“三服务”活动,很是激动,他说:“自‘三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工会工作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见习记者 古晓娟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9/16/11704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