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个贫困山区工会的“茶歌行”

2023年09月07日

2014年,5月,茶歌擂台赛;6月,“中国梦·劳动美”职工摄影大赛;7月,茶艺师培训;8月,征集茶歌。茶香袅袅,民歌嘹亮,陕西省紫阳县总工会——这个贫困山区工会与茶的故事正在展开……

“在新民歌创作培训班上,我们收到茶歌6首、歌词13首,同时,向知名词曲作家‘定向约稿’5首,将于10月前完成,这些都是为明年的擂台赛打基础。”紫阳县总工会主席李龙安告诉记者。

茶叶,紫阳人的骄傲

得名于道教名号的紫阳县,位于陕南大巴山,与川、渝交界,境内万山综错,河溪密布。山高、坡陡、谷深,耕地稀少,交通不便,经济贫困。2006年,上任县总工会主席的李龙安进门一看:“办公室的桌椅板凳都是上世纪60年代的,电脑只有1台,没有汽车,办公运转很困难。”

然而,最大的挑战是全县没有工业,没工业就没有工作对象,工会该干什么?县总工会领导班子陷入深思。

“紫阳特色是茶和歌,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富硒茶知名品牌创建地、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紫阳民歌、陕西省民歌之乡……”最终,县总把目光锁定在茶上,决定围绕“这片茶叶”做文章。

的确,茶才是这个县的“中心”,也关系到全县“大局”。

富硒的土壤,挂在山坡上的零散土地,多雾而干净的空气,使紫阳茶在唐朝时就闻名天下。目前,全县60%的农民参与茶产业,总产值7亿元,占全县GDP的30%,40%的茶农靠茶谋生甚至致富。在全县60万亩土地中,茶园达18万亩,茶叶加工厂233个。

但是茶叶富民不富县,各自为战的茶农、茶厂急需统一的信息、技术服务。

培训,工会人的力举

2014年2月9日,农历马年正月初十,重生活、好休闲的陕南人还在浓浓的过年气氛中,紫阳县总工会就行动起来了。他们在春节前就安排好,初十一上班,就把县茶叶局、乡镇茶叶站及其他涉茶干部等作为骨干教员集中起来,搞开年的第一个培训。而这,已成为该县近年来一道“人勤春来早”的风景。

对这些“茶叶干部”来说,培训内容虽是老生常谈——安排任务、强调技术和安全、传递信息,但对原本分散、自发的生产局面来说,却是一个茶叶春耕的动员会。茶业职工感慨地说:“上世纪80年代以后,干部到群众中开动员会已经很少见了。”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从种植、管理、采摘、加工、营销等全部环节跟踪服务,全程开展技术培训和劳动竞赛。”李龙安说。

(下转二版)

上篇:开栏语
下篇:接地气让工会更有生气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09/23/11724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