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但凡好茶皆产于山清水秀、林深幽谷之处。商洛市商南县就是这样一块“宝地”,它地质结构复杂,是典型的以低山、丘陵为主体的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商南县特有的气候,同时也造就了这美丽多情的高山茶乡。
“茶山流淌着一支歌,歌引凤凰落山坡……”这首在茶农间广为流传的歌,不仅唱出了他们的心声,也唱出了一个备受尊敬的人——全国劳模、商南茶叶站原站长张淑珍。
她让百姓手捧金疙瘩
国庆前夕,在商南县富水村的一个茶场,茶农周师傅指着满目翠绿的茶园说:“这茶园就是我的金疙瘩!没有张姨,就没有商南茶。她就是茶山的金凤凰,是她让我们捧上了金疙瘩!”在商南茶界,有很多人都喊张淑珍为张姨,年轻人则直接喊张奶奶。
在周师傅身后,新盖的小洋楼拔地而起,楼前停放着刚刚买的小轿车。这样的情景,对他而言,以前想都不敢想。像周师傅这样生活殷实的茶农,在商南县还有很多。
如今,茶叶经济已经惠及当地5万多茶农。茶叶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年产茶叶2200多吨,产值近3亿元。目前,已培育出绿茶、青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等六大系列三十多个茶品种。商南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北端的产茶区,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
当地茶叶种植遍布全县12个镇116个行政村,由张淑珍主导的县茶叶联营公司建立的“公司+基地+农户”和乡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体制得到了各界的赞同和认可。商南县委、县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县茶叶基地规模达到23万亩、年产量10000吨、年产值15亿元、茶农人均收入10000元,使茶叶成为富民强县的绿色支柱产业。
她缔造了商南茶
在商南,从街头卖茶的店铺到茶园采茶的茶农,都熟悉一个名字——张淑珍。在人们眼里,她一手缔造了商南茶,打造了在全国叫得响的陕茶品牌。
在大坪村坑洼不平的茶园田垄里,不久前还在医院住院治疗的张淑珍老人精神矍铄,她指着眼前郁郁葱葱的茶场说:“这是我一手培育的实验基地,主要有铁观音和白茶等新品种,等技术成熟后再推广。”
虽已78岁高龄加之大病初愈,但只要来到茶园张淑珍就闲不下来。她一边拔掉茶树旁的杂草一边说:“大自然赋予了商南温暖的气候、充沛的雨量、肥沃的土壤,培育出来的茶叶具备了香高、味浓、回味甘甜、耐冲泡的特点。”
茶园里,跟在老人身后的县茶叶联营公司副经理和县总工会的黄开水生怕老人摔倒,时刻做出要搀扶的动作。这些细微的举动足以折射出张淑珍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大家对她的敬仰是发自内心的。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