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幸福的港湾。
然而,对于常年在外工作的采油厂职工来说,下班后能有点文化娱乐、吃上可口的饭菜,却真的是件奢侈的事。今年6月,这样的奢侈愿望对工作在偏远山村的靖边采油厂职工来说已成为现实。
走进靖边采油厂天四接转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已经成熟了的玉米、南瓜、小白菜、西红柿、辣椒等。在“职工小家”的活动室,笔者看到墙上挂着的四个楷体大字“天道酬勤”,最醒目的是一系列的纪念照、合影,室内两边摆有古筝、跳棋、羽毛球、跳绳等运动器材。书架上陈列着《靖边摄影》、《都市生活》、《中国石化最富实践案例》、《阅读人生》、《陕北民间艺术荟萃》等报纸书籍。
“‘职工小家’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们下班就没有什么干的,挺无聊的。修建起来后,下班以后我们生活很丰富,可以弹古筝、打羽毛球。我比较爱看书,这段时间看了《红楼梦》、《中国后妃》、《意林》等书。而且陈站长就像母亲一样关心我们。过端午的时候,她从家里拿来粽子给我们吃。在工作上,她是一个尽职尽责、恪尽职守的人,而且工作能力很强,很值得我们学习。”24岁的邢晓雨说。
笔者了解到,像这样的“职工小家”靖边采油厂今年一共打造了20个。这些“职工小家”依据每个采油厂的职工爱好特长设置运动器材,20个“职工小家”各有特色,如靖边采油厂五大队二大队全是男同志,但他们喜欢养花,所以在那里可以看到许多开得正艳的、长得正旺的花,有幸福树、吊兰、君子兰、一品红等;东伙场变电站建有模拟培训点,赛场设有电线杆、高压线、真石绝缘子等器具。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舌尖生活又如何呢?
在靖边采油厂采油六大队采油一队,家住定边县的采油工王欣平笑着说:“以往我几乎顿顿吃方便面,哎呀,一闻到方便面的味儿就够了,盼呀盼呀,盼到休假回家就开始大补!不过现在好了,吃饭的时间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时间。”
王欣平今年已经40岁,他上班最苦的事情不是工作有多辛苦,而是自己一个大老爷们儿本就不会做饭,更别说在食材短缺的情况下让他弄伙食了。所以,吃饭是所有工作中最头疼的问题。每个月上22天班,可以休息7天的他,以前每到上班的前一天就会买好两箱方便面,上班走的时候就带着它们,到休假时间,这两箱方便面就基本吃完了。
2014年6月初,延长石油靖边采油厂工会主席马平与副主席聂维天在深入采油点时,了解到采油六大队采油一队职工的这一情况后,从实际出发,将废弃的倒班站重新利用起来,积极为职工建造“集中灶点”,于6月底建成。“集中灶点”贴心解决了靖边采油厂六大队采油一队二、三、四、五班所有员工的吃饭问题。
自从有了“集中灶点”之后,不但解决了职工的吃饭问题,而且职工之间的交流也多了,感情也好了,文娱活动也丰富了,每天都能听“书匠”说会儿书。现在,下了班来这里,真的就像是回到了家一样,很是温暖。“书匠”的名字叫田云峰,今年已经42岁的他从小酷爱民间说书,自己时不时还能唱上几句。“以前爱唱也没器材,没有‘舞台’。现在这个“职工灶点”建立起来以后,我没事就拉个二胡,唱一段给工友们听,他们也爱听。”
“积极为职工办好事实事,关心职工生产生活,主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我们工会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的‘职工小家’,我们是按照分片管理,责任到人的办法进行的,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基层了解职工所需,最大程度发挥工会作用,充分发挥各项设施功能,以我们‘职工小家’促进采油厂的和谐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延长石油靖边采油厂工会主席马平说。
(刘海英 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