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电力装备大师进化史

2023年09月06日

84岁的徐基泰走进会议室,宓传龙立即起身扶他入座,协助放好拐杖和绿布口袋。

作为西电集团副总工程师、上一年度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宓传龙毕恭毕敬地为老师做翻译,以使我们记者明白老人的“上海普通话”。

这两代电力装备大师总结说,特高压将成为中国电力史上前所未有的巅峰之作。

徐基泰,“中国变压器领域的邓稼先”,参与了几乎所有重大的创造性装备研发。让他振奋的是,暮年时能看到中国制造出各种型号的特高压变压器和电抗器。而由他学生领导的团队,正是这一全球最大特高压电网关键设备的创造者。

与他们一起,几百位不同年龄的工程师,同样在为这个中国电力领域激动人心的项目付出智慧。

这个中国电工装备的梦想,足可以追溯到60多年前。

拥有70多家子公司、2万多名职工的西电集团,原为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多家下属骨干企业都来自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

今天被称为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的原西安变压器厂,始建于1958年。几乎同时建立的另一家企业叫做西安高压开关厂,如今是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和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有限责任公司等。

如今,西电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特高压直流、交流线路关键成套设备的核心制造者,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超、特高压输变电”这一重大电力成套技术和装备领域的领导者。

2014年,中国的特高压建设作为国家落实大气污染治理的重大举措而被进一步推动。

在这个可能改变中国经济地理的宏大工程中,宓传龙和他的老师有着相同的愿望:使其真正成为中国人自己的装备成就。

老先生和他的时代

在说宓传龙的故事之前,必须先讲讲徐基泰的故事。

徐基泰出生在老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66年随上海电机变压器研发制造厂的“三线”部署,来到西安,进入西安变压器厂。

40多年前,西安变压器厂设备落后、技术人员缺乏。到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徐基泰结合国外技术,研发出几项开创性的国产设备。

1979年底,徐基泰赴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学习交流4个多月,被外方总设计师称赞为“真正的专家”。

就是用这次带回的图纸、资料,他为西安变压器厂设计了几十套专用设备,按照国际标准对中国大型变压器做全型式试验,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这位人们口中的“老徐总”,现在还习惯穿蓝色工服,须臾不离的是拐杖和一个绿布口袋。

绿布口袋里常年装着计算器、老花镜、书本和资料;拐杖是宓传龙专门为他买的。技术团队照合影时,宓传龙扶着徐老总站到前面。

徐基泰比较现代化的用品是家中的一部传真机:为了方便回上海休假期间和年轻工程师们探讨。有时担心深夜加班的学生误了早上出差,他还会为他们电话叫早。

在西电集团,徐基泰是众多老先生中的一位。方治强,徐基泰的第一代学生,也已75岁高龄。他们先后经历了电抗器、整流变压器、调压器设计制作。电抗器是电力系统关键设备之一,对网络的安全可靠起重要作用。

方治强被称为电抗器领域的权威,他主持的一些电抗器技术曾显著提高了中国电力系统的整体经济技术指标。

这是一代经历了新中国建设的电力工程师。在他们年轻时,中国一度只有两个大型电网:东北的220千伏超高压电网和京津唐的77千伏电网。而解放前遗留的所谓超高压电网,不过是一条220千伏线路和几条154千伏线路。

此后,漫长的全国电网建设过程中,变压器技术被视为成败关键。或者说,它和其他输电设备的艰难演进,制约了中国快速建立全国性电网的速度。

无论如何,到上世纪80年代,西安变压器厂推动国外先进技术在国产设备中的应用成果显著,最终为后来的750千伏超高压电网以及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奠定了基石。

就在1982年,徐基泰所在工厂的一位前钳工自大学毕业返回,他就是宓传龙。

(下转二版)

西电集团副总工程师宓传龙(前中)和他的团队希望使特高压关键设备成为中国人自己的装备成就。 丁海涛 摄

上篇:企业工会工作者有“四盼”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4/10/20141022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4-10/22/11536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