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户县玉蝉镇格家庄村农家书屋外,记者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走进不足30平方米的书屋,干净整洁、花香四溢。这间被乡亲们称为“知识宝库”和“致富黄金屋”的农家书屋能办得有声有色,得益于71岁的玉蝉镇玉河小学退休教师闫志道的精心打理。
2011年,格家庄村书屋建起后,全村人都非常高兴,可村领导却犯了难,这书屋好建难管呀!管理员没工资,还要有文化、会管理、愿意为乡亲热心服务。正当大家议论纷纷、一筹莫展时,闫志道主动请缨说:“我当了一辈子教师,又有退休金,符合这条件。只要把书屋办起来,让群众有书看就行。”几句朴实的话语,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赞许和掌声。带着大家的信任,闫老师走上了书屋管理员的岗位。
近些年,村子里掀起了种植和养殖热潮。住在闫老师对门的小李从集市上买回几笼鸟,可不知什么原因,鸟儿都不叫,卖不上好价钱。闫老师赶紧给他推荐了几本《养鸟知识》,不几天鸟就叫了,还卖出了好价钱。
村里有个年轻人叫郑强华,看到种植红豆杉树苗能挣钱,就花钱买来树苗,不知什么原因,栽种后的树苗奄奄一息。小郑赶紧找到闫老师:“你懂得多,帮我想想办法。”闫老师接过树苗,对照书本上的种植方法,边看边实践,几天后,种在后院的树苗生机勃勃。他叫来郑强华,当面传授种植技术并说:“我都70岁了,每天还在学习,你现在学,一点儿都不迟。”
就这样,闫老师用教育引导、靠实践劝学,不知不觉中,让更多的人走向了书屋,成为了村里没有围墙的大学。
近几年,村子里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放了学没人管,有的甚至走上歪路。闫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下定决心要让农家书屋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他不顾年老体弱,靠捡拾废品卖钱,又挤出生活费,自己设计、书写、制作读书宣传资料。村里有个智障孩子,快18岁了但智力只有6、7岁孩子的水平,没上过一天学。闫老师亲自上门,把孩子领到书屋,让他从马、牛、羊等儿童画学起。孩子的父母说:“闫老师,实在不行就算了,我们认命了。”可闫老师却说:“娃多认几个字,就是出门上厕所也方便,娃交给我,你们不用担心。”在闫老师地努力下,现在这个孩子已认了500多个字,大人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从未有过的自信。
看到村里读书的人越来越多,闫老师为了树立好的榜样,自费买了一台照相机,把村民的各种习惯拍下来,整理后制成展板,放在书屋门口向大家展览。看到自己不雅举动的村民开玩笑说:“因为害怕闫老师的照相机,现在烟头都不敢随便扔了。”
见习记者 古晓娟